从九歌到红楼梦的一脉千里

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写屈原的《九歌》,注重的是书法的章法布局结构,对其内容,依然停留在学生时代的印象中,并未作深入地探究。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瞬间锁定了所有的行程,只能蛰伏在家读书写字。因为一个特殊的机缘,有机会细细地读了张元勋先生的《九歌十辨》,也对九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相传《九歌》是大禹之子启从天上偷来人间,从夏代开始流传的祭祀乐歌。屈原在古《九歌》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使之成为中国文学源远流长的一脉源头。后人评价《红楼梦》的写作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其实,从《九歌》到《红楼梦》,又何尝不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一场跨越千年的宏大叙事,湘君、湘夫人一直到宝黛的爱情,生动诠释了中国文学作品中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发展。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湘君》——泪尽而逝的“湘妃”湘君和湘夫人是一对夫妇神。传说五帝时期,尧帝为考察舜的德行,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克勤克俭,不辞劳苦,任用贤能,“决九河,定九州”,百谷时茂,凤凰来翔,天下明德。舜帝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二妃追至洞庭,才知道舜帝已逝,她们悲痛万分,痛哭了九天九夜,一直到把眼睛哭出血来,投水而死,成为湘水女神。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这便是“湘妃竹”。《湘君》便写了湘夫人对湘君的苦苦追寻。湘君约而不至,湘夫人并未返回,而是驾舟北去,沿着湘江逆流而上,一直到了洞庭湖的君山,继续她的寻觅,最终还是事与愿违,“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寻而未果的湘夫人不免心生怨恨,认为湘君“交不忠”,“期不信”,于是“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决绝离去。“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远古时代的这份苦苦的追寻,便已有无限诗意。“湘妃”由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经典意象,被赋予了幽怨凄美的悲剧情感基调。为历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依照。《红楼梦》中,大观园建成后,林黛玉住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潇湘馆,环绕潇湘馆的千竿翠竹,暗示了黛玉前世三生石畔绛珠仙草的仙界身份,也暗合了她和贾宝玉“木石前盟”的冥冥约定。在海棠诗社中,黛玉起别号“潇湘妃子”,则暗示了黛玉为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痴恋宝玉,泪尽而逝的悲情一生。孤苦的黛玉与湘妃、湘夫人行为和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曹公一定是从《九歌》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才会赋予黛玉如此的聪慧、美丽,使宝黛的爱情成为令人一咏三叹的千古绝唱。《湘君》书法作品《湘夫人》——湘江水逝的孤独湘夫人寻而未果,决绝离去。湘君如约赶到时,已是人去楼空,他惆怅徘徊,极目远眺,却只见“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萧萧落叶,万里悲秋,烟波浩渺,音信难求。“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详细刻画了湘君为了这次相聚所做的精心准备,温馨的场景,满怀的期待,最终都已落空,无奈之下,只得“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期待着下一次的重聚。二诗的主人公本真心相爱,一往情深,约会相见,却因一场误会而失之交臂,往返徒劳。相会无缘,徒生怨恨,竟至捐玦遗佩,表示决绝。一段“江则有岸,灃则有畔”的动人的爱情悲剧,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掩埋,在诗人所处的时代,或许还不失为一曲家喻户晓的哀怨情歌,只要唱起其中一个音符,便会唤起人们对那些幽怨故事的回忆,引发人们情感的共鸣。《红楼梦》中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她性格洒脱,自诩“是真名士自风流”,喝酒吃肉写诗,一派浑然天成的娇憨可爱。后来她嫁给贵族公子卫若兰,夫妇和顺,琴瑟和谐,是整部小说中除薛宝琴外嫁得最好的一个,弥补了她“襁褓之间父母违”的不幸遭际。可惜好景不长,婚后不久卫若兰便去世,只留史湘云“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令人不胜感慨。“湘云”,“湘江水逝”,暗示了这位活泼可爱的史大姑娘无可逃避的悲剧宿命。《九歌》与《红楼梦》也再次实现了文学意象上源与流的遥相呼应。《湘夫人》书法作品《湘君》、《湘夫人》是夫妇对唱诗,两首诗内容是相呼应的,一方寻而不得,恨恨离去,一方迟迟赶到,惆怅伤怀。结构也大致相同,相对应的句子字数基本相等,尤其是两首诗的最后一部分,除了个别字,几乎完全相同。可以看出,《九歌》已具赛神歌舞剧的雏形,以唱和的形式抒写男女感情,这两首诗是曲调完全相同的男女声对唱。读这两首诗,仿佛穿越了无尽的时空,看到在楚国的万里高天之下,赶来参加祭祀湘水神的人们,穿起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香芷汀兰,反复吟咏,慷慨悲歌,忧思缠绵,深深沉醉,一定也是非常感人的吧。古代仕女那些优美的歌舞,顾盼的身姿,流转的目光,都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有那些简牍、文字,栉风沐雨,穿越时光之门,让我们得以一窥祖先那明媚而忧伤的爱情,引领我们去探寻,去遐想。那些经典的文学意象,沉淀成民族记忆深处的文化符号,引领我们去吟咏,去感怀,去创作出更多鲜明的文学形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