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别儿童入京》是李白写的一首“歌行体”诗。歌行体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可以近似理解成乐府诗。歌行体的创作形式相当灵活,没有过多格律、音韵方面的规矩。李白这样以浪漫著称的诗人,十分爱写歌行体古诗。从这首诗的题目就能看出来,李白要走入长安,开始他人生中的崭新经历。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李白的诗歌震动长安,唐玄宗李隆基听说了李白的才气,就下诏书邀他进京。李白正好有济世为民的打算,于是他欣然前往,要谋求一个造福世人的机会。这首诗就是李白要进京之前,路过南陵之时写下的。诗中的南陵有人说是指宣州南陵县,也有人说是鲁城南陵,一直都存在争议。这首诗的前几联略显平淡,描写了民间百姓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酒酿好了,鸡养肥了,好一派富足的景象。朋友杀鸡舀酒招待李白,朋友的家人也一同嬉笑着参与家宴。天宝年间是唐朝最繁华的时期,由贞观之治打下的朝政格局,让大唐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朝气。盛世繁华自然是百姓安居乐业,面对此情此景,李白高歌饮酒,不醉不归。美好、幸福、对未来充满期待,从这几联诗中展现出李白积极乐观的性格。写到这里,李白笔锋一转,“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朋友再好,也不能驻足长留,该走的时候,依然要走。如果说李白在离别的时候没有丝毫伤感,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李白正要前往长安大展宏图。美好的前途和眼前的离别相比,这一点不舍就可以完全放下了。“会稽愚妇轻买臣”用了一个典故。汉朝有个穷书生叫朱买臣,他的老婆跟他一起过着贫寒交迫的生活。久而久之,朱买臣的老婆有了怨言,要离开他。朱买臣说,“我50岁必然大富大贵。现在我已经40出头,你再忍耐几年吧!”朱买臣的老婆怒骂,“你个糟老头都要饿死了,还说什么大富大贵?骗人吧!”于是朱买臣写下休书,二人一拍两散。几年后,朱买臣官至会稽太守,在上任途中看见了他的前妻。朱买臣前妻羞愧万分,抑郁而亡。李白为什么要写这个典故,他在讽刺什么还是在怨怼什么?李白选集(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精选¥40.9¥6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原来,此前一直有人唱衰李白,说他只会写诗、自命不凡。李白用朱买臣的典故说明,看不起他的人,都是有眼无珠。诗中最后一句,李白畅快至极,他说,“我不是野草,我马上就要成功。”仰天大笑说明了李白对长安充满了向往,他觉得属于他的时代即将到来。拓展阅读唐宋八大家中低调的文人,北宋曾巩文武双全,战国名将吴起这是一首伤心的小情歌,屈原《九歌·山鬼》用28个字诉说历史的沧桑变化,刘禹锡代表作《乌衣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