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中的很经典的一首楚江怀古诗

欢迎各位的到来,共忆诗词往事。

洞庭湖波光荡漾,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引无数诗人吟咏。刘禹锡面对秋风下的洞庭湖写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孟浩然八月临洞庭,观洞庭湖的水色写下了“八月胡水平,涵虚混太清”。

大中初年在山西省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被贬为龙阳尉,从北方来到江南,徘徊在洞庭湖和湘江之滨,触景生情,追慕先贤,感怀身世,写下《楚江怀古诗》,描绘洞庭湖的秋景,本文分享的是其一。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雾气飘散寒气逼人,夕阳已经落下楚地的山丘。秋风摇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秋天的霜露,晚风下让人感觉寒气逼人。夕阳西下,诗人漫步在楚地,薄雾霜露,萧瑟清冷的秋景,加上贬谪之身,更显落寞的情怀。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猿猴在洞庭湖畔鸣叫,人乘木兰舟在漫游。诗人在洞庭湖畔漫所听猿啼之声,结合自己又被贬的经历,更觉伤感。

木兰舟上“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诗人行吟江畔,对景怀人,耳边仿佛听到屈原的歌声。历史不断前行,时代不断发展,但无法湮灭人类怀古思念的心。

这两句一写视觉又写听觉,写动又写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渲染了一幅淡雅清远的秋日的行舟图。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明月从广袤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黄昏尽,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广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明月,苍山,滔滔江流,描绘的虽是广阔的景象,情致却是深微婉约的。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和杜甫的《旅夜抒怀》中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是雄厚之作。而马戴的这一联是不同的,“广泽生明月的”的阔大和静谧,“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乱,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彷徨与不安。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然自己悲秋来了。诗人在洞庭江畔行着行着,不觉间夜已深沉,俯仰天地之间,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云中君。

云中君指云神。屈原《九歌》有《云中君》篇,此处亦兼指屈原。“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楚江怀古三首》之三),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结尾的点明了题目“怀古”,诗人怀想先贤诗人屈原,追慕先贤,悲秋伤感。

马戴的这首诗是唐诗中经典的名篇,深微婉约,含蓄蕴藉,有遭遇贬谪的哀伤。行吟洞庭湖畔,秋风碧水闻猿啼,目睹明月黄昏下的江流,生怀古之思,情真意切,平淡而有韵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