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涉江》是我国最早的一首纪行诗,开了后世纪游诗先河,影响深远。
本诗作于诗人在顷襄王时遭谗言再放江南之后。叙述其从鄂渚到溆浦的行程,远走的原因,途中的经历和心情,入溆浦后独处深山的景况,不与统治者妥协的决心,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文以写实为主,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用丰富奇特的幻想,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神话世界:神奇的车乘,高尚的旅伴,美好的境地等等,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公元前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治家,芈姓(楚王同姓贵族),屈氏,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是中国历史上 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 "。
他也是楚国重要的 治家,早年深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 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 ”,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保守集团的排挤毁谤,终遭失败,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 》等,从不同的方面艺术地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的深切情怀。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前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年是屈原逝世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译文
我自幼就喜欢这奇伟的服饰啊,年纪老了爱好仍然没有减退。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帽。身上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世道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却高视阔步,置之不理。坐上驾着青龙两边配有白龙的车子,我要同重华一道去周游仙境。登上昆仑山啊吃那玉的精英,我要与天地啊同寿,我要和日月啊同样光明。
可悲啊,楚国没人了解我,明早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水了。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让我的马慢慢地走上山岗,让我的车来到方林。坐着船沿着沅水向上游前进啊!船夫们一齐摇桨划船。船缓慢地不肯行进啊,老是停留在回旋的水流里。清早我从枉渚起程啊,晚上才歇宿在辰阳。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何妨?
进入溆浦我又迟疑起来啊,心里迷惑着不知我该去何处。树林幽深而阴暗啊,这是猴子居住的地方。山岭高大遮住了太阳啊,山下阴沉沉的并且多雨。雪花纷纷飘落一望无际啊,浓云密布好像压着屋檐。可叹我的生活毫无愉快啊,寂寞孤独地住在山里。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接舆剪去头发啊,桑扈裸体走路。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伍子胥遭到灾祸啊,比干被剁成肉泥。与前世相比都是这样啊,我又何必埋怨当今的人呢!我要遵守正道毫不犹豫啊,当然难免终身处在黑暗之中。
尾声:鸾鸟、凤凰,一天天远去啊;燕雀、乌鹊在厅堂和庭院里做窝啊。露申、辛夷,死在草木丛生的地方啊;腥的臭的都用上了,芳香的却不能接近啊。黑夜白昼变了位置,我生得不是时候啊。我满怀着忠信而不得志,只好飘然远行他方。
全文赏析:
《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此诗可分为五段: 段,述说高尚理想与现实矛盾,阐明涉江远走之原因;第二段,叙述一路经历和自己之感慨;第三段,写住宿辰阳进入溆浦,独处深山老林之情景;第四段,叙述本身经历,忠诚义士之遭遇,自己的 治立场;第五段,批判楚国 治黑暗,邪佞人执掌权柄,而贤能之人却遭到迫害。
如果把全诗写景抒情有机结合,就会发现屈原把品德高尚人比喻为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把品德低下人比喻成鸷鸟。好人全身都是香草,坏人皆为牙尖嘴利。比喻象征运用娴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水平。
屈原创作《涉江》的开头,“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总括性的概述,揭示了诗人不同凡俗的志趣,贯穿全文,无悔之心。“带长铗”写自己衣冠服饰之美,腰佩陆离长剑,头带着崔嵬高冠,有夜光珠和美玉在放射着清辉,衬托独立危行,志高行洁,以示诗人内在品性,精神追求,浪漫情怀。
朱熹认为“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楚辞集注》)。
王逸则解释说:“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九章》,章者,著也,明也,言己所陈忠信之道甚著明也”(《楚辞章句》)。王逸所释的大背景,亦足为之参考。
《涉江》中诗句朗朗上口,想象奇特,句式壮阔,即表现了作者对黑暗势力的痛恨不屈,现实无奈,始终在为理想而奋斗。笔下写景,不同于汉大赋,铺陈排列,错采镂金,有强烈主观感受,把无限哀愁,缕缕哀伤,融合笔下。
诗作的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涉江》是描写屈原放逐的凄凉景象,将写景与抒情交织,融情于景。写“山皋步马,方林邸车”,写反顾郢都,眷恋郢都,徘徊不忍去之情怀。“秋冬之绪风”,写国破的悲伤,揉进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品富有想象,巧妙比喻的手法。诗人用“鸾鸟凤凰”,“露申辛夷”,“芳”来比喻贤臣君子。用“燕雀乌鹊”,“腥臊”来比喻奸佞小人。“奇服”用来比喻高远而不同俗志行。
用“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等诗句,来表达诗人在驰骋瑰丽中的理想境界。
诗中“兮”字妙用,竟达三十四个。诗中“兮”字句型,既参差错落,又整齐匀称,极富有韵味,有助于诗人表达思想情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