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春愁无边,情浓无限

北京儿童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211102/9637181.html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古时风俗,男女离别,以钗相赠。这没什么特别的。至于“桃叶渡”,则涉及一段绯闻。相传,王献之被当时的公主所喜,不得不迫于压力,与妻子和离,娶了公主。公主数年不孕,经允许,王献之纳了一位小妾,名为桃叶。桃叶惦念家中母亲,时常要回家,王献之便亲自送桃叶到渡口,并告诉她,等她回来时,会亲自来接。两人情浓依依,因为王献之的名气,这送别的渡口,便成了“桃叶渡”。不过,经历史学家考证,这桃叶似乎并无其人。而王献之后半生念念不忘的则是他的原配妻子郗道茂。不管历史真相如何,这“桃叶渡”的名气倒是越来越大,成了才子佳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南浦”,自从屈原《九歌·河伯》中写过“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此后所有诗歌中写到水边送别时,都会用“南浦”二字。这是中国诗歌的语码,就像“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中的“秋风悲画扇”依然用的是千余年前班婕妤被抛弃时所作的《团扇歌》的典故。从汉代到清朝,写男女情事的诗歌提到团扇,用的都是这一典故。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说是怕登高望远,但仍忍不住日日望情郎离去的方向。十日九风雨,几乎天天风雨萋萋,情郎江上行舟,自然揪心得紧。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片片飞花落,只令人断肠。我无心理会打扫,就连枝头上鸣叫的黄莺,都觉得吵闹。很多时候,一腔深情,都化作了愁绪,而人陷在这种愁绪里,徒然煎熬了自己,却感动不了别人。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对着镜子斜看我鬓边的花朵,数着花瓣占卜归期,摘下来又簪上,簪上又摘下来重数。心中念着一个人,这个人便是全世界,以花卜归期,卜到好结果,兴奋之余会不敢相信,卜到坏结果,又觉得卜错了,重新来过。一颗心,折折叠叠,这可算是痴了。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夜里梦中埋怨,是他春天带愁而来,却不懂在春归时候,将愁带走。相知相恋有多欢愉,相思相念便有多痛苦,甚至欢愉日少,痛苦长多。关于情为何物,世间已有太多的故事,已有太多的泪水。但吊诡的是,人人都愿中情毒。若再细究下去,大概是人人生来孤独吧。

因为孤独,才渴望知己,因为渴望,才生畏惧,才生愁绪,才生痛苦。

那些口口声声享受孤独的人,其实享受的是宁静,以及自由。他们只是在通过孤独的方式来寻找宁静和自由。

而那些生了情根的人,最惧怕孤独,却又最孤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