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身世之谜上古河妖天吴人面虎身八个头,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仅人世变幻,人情难测,就连神仙的待遇也一样此一时彼一时。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农业文明时期,水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之一,但凡古代百业繁荣的大城市人口昌盛大国,无不是依河而建,比如古埃及有尼罗河,以色列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国有 河和长江。

一、失落的水神

所以,在上古时期直到近代,河神的地位在民间无可撼动,古代帝王最重视的是祭祀天地,因为他们打出的口号是自己是天之子,统治人民的权力来自于上天;民间最关心的就是祭河神,因为他老人家掌握着四时的风水,能够保证一年风调雨顺。这种风俗越是在盛世帝国表现得就越是明显,人民祭祀水神的热情和规模也会加码。

唐朝诗人李贺在《神弦》这首诗中写道:“海神山 来座中,纸钱塞率鸣旋风。”字里行间信手拈来的神神 可不是诗人浪漫主义情怀爆棚之后的随意幻想,我相信彼时在他的心中,定会像那些春种秋收的农民一样,期待这些掌管风水分配大权的神灵,能够秉公执法,让百姓有个好年景。

白居易《送客游岭南二十韵》中:“牙樯迎海舶,铜鼓赛江神”所描写的正是当时祭祀水神的热闹景象。可见在盛世帝国从上到下所有人的眼里,水神都是高高在上的神灵,需要人们用各种祭品和娱乐活动来讨好才能遂愿的所在。

即便是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民间水神包括井龙王的祭台上也是香火不断的,就算是临时抱佛脚,等天旱了才想到河神,那也是一种敬重的表现。可是到了现代社会,农业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气候的依赖度直线下降,加上城市人群掌握了话语权,没有人再关心庄稼的收成,大家坐享其成饭来张口即可,水神也便成了一种仅供缅怀的符号,一个失落的神明。

二、最早的水神不管水,而是个放牛的?

由于历史久远,民族众多,华夏历史中对于水神的称呼有很多种,比如河伯,水伯,河公等,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山海经》里。《山海经·大荒东经》云:“有一个叫做困民的国家,姓勾,有人叫做王亥,两手捉着一只鸟,正准备吃掉鸟头。王亥曾经把自己的牛群交给了有易人和河伯,结果有易人贪图财物,杀死了王亥,抢了他的牛”。

这里的河伯就是与水神同称的“河伯”最早的文字信息,不过这时候他还不是管理水资源和降水的大神,而只是一个驱赶牛羊的牧羊人。王亥就是商人的始祖,他到有易去就是要用自己的牛羊换取其他的东西,但是却被对方反水杀害。后来王亥所在的部落在河伯的帮助下打败了有易族群,替王亥报了仇。

三、水中之神到底是男是女?

这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史料中关于水神各种各样的描写都有,有的说他是一个老者,如《太平广记》中所载:“涉洞庭,历湘潭,多遇老叟棹舟而鬻菱芡,虽鹤发而童颜。每与之语,人情世故,多有玄妙之解”;也有大方开放的美女的,如唐代小说《异闻集》中所写的河神,就是一个漂亮女子,而且主动与书生搭讪,随随便便就跟人回家;也有把他描写成小鲜肉的,比如唐末《神仙感遇记》中的河神就是一个“堂堂美须眉,拖紫秉简”的少年。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根据河神具体的内涵来判断,找一个最早符合标准的记载就好了。河神最早指的是在华夏史上最重要的河流—— 河的水神,而要达到这个要求的最早记录,就是《庄子·大宗师》中:“冯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这个设定也符合古代神灵要么是修仙要么是人死后成神的传统。所以,冯夷才是真正最早的河神。但是至于他的性别,后补于汉代张衡的《龙鱼河图》中一条注释说:“河伯姓吕,名公子,夫人姓冯,名夷”。

这就让人又是一头雾水了,如果说河伯是最早的河神,那么河神显然就是男的,他就是冯夷的老公吕公子,但如果是冯夷,当然就是女的。但如果结合山海经中的记载,最早的河伯并非水神,而是放牛的,冯夷才是真正的河神,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四、水伯天吴到底是怪兽,还是水神?

《山海经》中还有一个“水伯”,他的名字叫做天吴。《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谷中有一个神灵,名字叫做天吴,也就是水伯。作为上古怪兽,它长着人脸,八个脑袋八只脚”。《大荒东经》又有:“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综合这两条信息的描述,天吴是水神无疑,但是虽然被封了神也不耽误他做怪物。这在上古时期屡见不鲜,比如传说中的女娲伏羲都是人身蛇尾的天神;比如女仙之首的西王母也是人面豹尾的怪兽;还有钟山神,龙身人面,延维神是个双头怪……

不过这个水伯却不是河伯,因为他只是南方吴水中的水神,而非 河里的河神,所以才叫他水伯,加以区分。但是到了后代,这些说法就混在了一起,不管是水伯、河伯还是冯夷、水中之神都指的是河神,而且他们所管辖的范围也从 河扩展到了全国,是九州所有河流的总管。

参考文献

[1]王嘉.拾遗记[M]晋代.

[2]左丘明.国语[M].春秋.

[3]庄子.庄子·大宗师[M].春秋.

[4]屈原.楚辞·九歌[M].春秋.

[5]佚名.龙鱼河图[M]汉代.

[6]祖冲之.述异记[M]南朝.

[7]李昉,李穆,徐铉等.太平御览[M]北宋.

[8]刘安,撰.高诱,注.淮南子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茅盾.深化研究[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10]袁珂.中国神话史[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

[11]袁珂,编著.中国神话传说辞典[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