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后的神仙,比上古的神烟火气多了一些

神是超脱于凡人上,拥有移山填海的能力,他们掌管人间的四时、命运、万物地交替。在中国的历史中,神仙是绕不开的话题存在,神话故事、小说也长期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自三皇五帝一至清朝《绣像升仙传》中的济小塘,林林总总,神仙少说也有几千位。可是在了解这众多的神仙鬼怪故事之后,愆衍发现,自唐朝以后的神仙故事,都或多或少的有了人间的烟火气,不在是与凡人划清界限的存在。说起上古神话事故,最为著名的就是《山海经》所记载的各类神仙故事,但是这些故事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短小,只记述了他们居住在哪里、长什么样、掌管什么,其它的一概不知。而后就是庄子及屈原的著作中对于神话人物有了些许的描写,如《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屈原《九歌·东皇太一》《九歌·云中君》等等。这种情况一直唐朝时期,神仙在凡人的眼中都神秘的,其刻画描写都是靠猜测,很少具体事迹可考。但是从唐末至宋,却发现在神仙故事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一点可以从八仙的故事、白蛇传等等耳熟能说的神仙故事发现端倪。在宋以后,神仙故事出现爆发式的发展。明朝的《西游记》《封神演义》、清朝的《聊斋志异》《镜花缘》等等。并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宋以后的神仙与凡人的接触多了,神仙的修行也不再是局限于深山老林中,更多的就是需要到人间走上一遭,同时还有了看破红尘等内容,这些在上古的神话故事中可是没有的,在汉朝《淮南子》中所写的神仙故事,更多的是原来就有的神,而很少从人间飞升成为神的。而在宋代以后的神话故事篇幅明显更长,故事的可读性可以更强了,在现代流行的神话书籍中,可以很清楚看到多数都是明及明以后的神作品。而明以前的则少之又少,因为故事太短,神仙与人两者泾渭分明,很少有交流的迹象存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