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离骚全图》是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屈原、宋玉,绘图:萧云从、门应兆,校释:王承略《离骚全图》一书,图文兼美,以屈原作品为主,《离骚》首当其冲,是最精彩的,气势磅礴,洋洒千年。既而是《九歌》,此为本书上卷。《离骚全图》中卷只一篇《天问》,一三五页码到二三一页码,共九十六页之丰厚,可见《天问》之博大。《离骚全图》下卷有《九章》,以及难以遽定作者的《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九辩》和香草图。《离骚全图》附录有司马迁所著《屈原列传》、蒋骥的《楚辞地图》、萧云从的《离骚图原序》《画九歌图自跋》《画天问图总序》、纪昀的《四库本离骚全图提要》《离骚全图》将图文放在同一面,文字附于图的另一侧,颇合古人“左图右书”之意,用心之至。王逸《楚辞章句》第四篇《九章章句》的序文写道:《九章》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九章》。章者,著也,明也。言己所陈忠信之道,甚著明也。卒不见纳,委命自沉。楚人惜而哀之,世论其词,以相传焉。《九章》都是屈原放逐后的作品。分别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且容我慢慢读来。书中写道:《怀沙》是屈原流放中怀念长沙的诗作,与《哀郢》相近。诗中抒发了依恋宗国的感情,表达了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和不愿苟且人生的理想信念。大约作于到达长沙之前,而《哀郢》之后,是屈原决心自杀的预告。《九章·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静幽默。滔滔,《史记》作陶陶,和暖的样子。莽莽,茂盛的样子。汩(cú)徂:急行。眴(shùn):同“瞬”,看的意思。杳杳,迷茫,模糊不清的样子。孔,非常。幽默,不是如今的滑稽的意思,静、幽、默,都表示安静。该有多安静呀,心有多空明。眼前一片苍茫,周遭静寂一片,心中寂寥非常。幽默一词在此别有风韵,“滔滔”、“莽莽”、“杳杳”,华丽丽的叠词用得极其自然。菀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菀yù结,就是郁结,忧思积于心中不得发泄。纡轸yūzhěn:委曲而痛苦。离慜(mǐn):遭忧患。鞠:困穷。你瞧这里,这么多表示忧郁难解的词语堆砌在一起,表达得如此自然贴切,加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难耐,有人说这是屈原自绝前的预告。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wán)方以为圜(yuán):把方的削成圆的。:削。圜,同“圆”。常度:正常的法则。替:废也。易初:改变当初的志向,初心也。迪:正道。章:同彰,明也。画,规划。墨,绳墨。前图,以前的谋划。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晟。巧倕不斵兮,孰察其揆正?内厚,内心敦厚。质正,品德端正。大人,圣贤。晟,同盛,赞美。倕(chuí):人名,传说是尧时的巧匠,发明规矩、准绳等。当年尧召其主理百工,故称工倕,巧倕。斵(zhuó):砍,削。揆,准则。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谓之不明。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蒙瞍(méngsǒu):当作矇瞍,盲人的总称,有瞳仁看不见叫矇,没有瞳仁叫瞍。章:文彩。离娄:传说为黄帝时人,以视力好闻名,又作离朱。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睇(dì):斜视。瞽(gǔ):盲人。笯(nú):竹笼。鹜:鸭子。糅,混杂。概,古代平斗斛的横木。臧:同“藏”,指藏于胸中之抱负。或解作好。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诽俊疑桀兮,固庸态也。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载盛,担负多。陷滞,陷没沉滞。瑾、瑜:均美玉。邑,人聚居的地方。委积:丢在一旁堆着。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重、袭,都是积累的意思。重华,虞舜的名。遌(è):遇。不并:生不同时。邈:遥远,久远。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闵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惩,止。违,通愇wěi,怨恨。改忿,克制愤怒。迁,改变。昧昧,黑暗的样子。莫,同暮,晚。舒忧,暂时排遣忧愁。娱哀,暂时使哀伤的心情快乐起来。限,极限。大故:死亡。此处的克制容忍越来越明显,那种无法释怀的愤怒,那种无法纾解的抑郁越来越堆积,屈原的心情,我此时感同深受,大故之意显然。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茀,道远忽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既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怀情抱质,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将焉?汩:水流很快的样子。脩:长。茀[fú],野草塞路。爰(yuán)哀,无休止的悲哀。永,长。喟,叹息。无匹,无比。伯乐,即孙阳,春秋时秦穆公的臣子,善相马。没,同殁,死。骥,良马。慢慢地,屈原开始不避讳死亡。伯乐既然死了,谁来相到千里马呢?这是千里马的悲哀,还是伯乐的悲哀。贤才遇不到明主,如何才有大展宏图之日呢,这是屈原的悲哀。“乱曰”一段与《楚辞补注》本多处有异,《楚辞补注》本作:“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怀质抱青,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民生之生,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读到此处,泪目。人到通透明达之时,离生命的终点也就不远了。人生总是如此,迷迷糊糊活了数十年,内心挣扎困顿,真正明白之时,知死不可让也,知又何用?“怀瑾握瑜”又何用,“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这样的境遇,心生悲凉,现世亦如此,众生皆俗,没有底线之庸俗,反而活得自在,如鸡鹜翔舞,活蹦乱跳,自由自在,而凤皇却束手束脚,被禁锢在无形牢笼里,无法自救。屈原此时的心情该是多么绝望,我的心也随之沉沦下去,心高气傲如我,聪慧明达如我,却无法同流故而总是那样疏离于尘世。书中注释写到《怀沙》指长沙,我读到此处,觉得这种解释很不妥,怀沙根本和长沙无关。一查才知道,原来历代对此诗题“怀沙”颇有歧见。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以为是“怀抱沙石以自沉”。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持相同见解:“曰怀沙者,盖寓怀其地(指长沙),欲往而就死焉耳。”从诗的内容和情感上明显可以感知,“怀沙”解释为“怀抱沙石以自沉”更妥当一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