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独享三大鼻祖头衔,中华第一诗人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www.bdfzkyy.com/m/

在古典文学风云榜里,名家辈出,天才璀璨。能跻身这个榜单,青史留下名姓,已然是才智卓绝,常人难及。如果再能占一个“第一”,或得一个“独家”,那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但在这份榜单里,有一个人竟然“独中三元”,坐拥“三大鼻祖”之誉,简直惊为天人。

这个人就是屈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位大诗人的“三座桂冠”。

第一,千古情语之祖

屈原一生愤懑,郁结之气萦怀,所以情愫浓烈,抒情如涌。每当在写“情语”之时,屈原的文字总是发自肺腑,直抵人心。比如,在《九歌·少司命》一篇中,屈原就写到,“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意思是: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在生年分别;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遇到新的知己。这一句也被明代大文学家王世贞赞为“千古情语之祖”。

第二,千古言秋之祖

“悲秋”是中国文学家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线索。以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为代表,“悲秋”成了古今文人描摹自己内心苦楚的的代表性抒情意象。但这个源头究竟在哪里?究竟是谁发出了“悲秋第一声”?答案正是屈原。《九歌·湘夫人》写到:“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悲切、悲凉,又心怀悲悯,直写得情景交融,真让人如临其境。这一句也被明代硕学胡应麟推为“千古言秋之祖”。

第三,千古发问之祖

大略说来,诗言志,词达清,不外乎娓娓道来,抑或慷慨豪放。但在文章中骤然发问,却是一个不常见的笔法。而且,问得好,问得妙,问得准,问得巧,更是难上加难。纵观中国古代文坛,最有名的“几问”,无外乎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但要说,善问、敢问的源头,则必须追溯到屈原。他的《天问》以一个“曰”字领起,全篇几乎都由问句组成,而且问天问地问宇宙,问国问民问鬼神,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极其罕见的一道风景,而且开辟了“问文学”的先河。

可以说,屈原在许多方面都为中国文学做出了开创性的成就,为后世文人打开了全新的境界,所以,即使独享“三大鼻祖”之誉,屈原也绝对是实至名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