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端午文/六六闲话端午/老妖07:39来自趣评热点话题又是一年端午时,空气里满是青粽的香味儿。商场里小店铺网络上,各种馅料口味各种形状品牌的粽子都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向人们招手诱惑着,等着被吃货们领回家。真是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龙舟节等,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划龙舟祭祀,又沐兰汤配菖蒲艾草除病去邪,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深院榴花吐。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史学家、文学界历来争议很多,有说是纪念战国时晋国的忠臣介子推,有说是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甚至有说是纪念孝女曹娥的,但流传最广的还是说是纪念屈原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细推下来其实都不能自圆其说,不过我们这里也不是要辨真伪,且一笑而过罢。话说三闾大夫因为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被楚怀王去职,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谁曾想那风流俊美的屈大夫峨冠广袍行吟泽畔,竟写下了千古名篇《离骚》《九歌》《天问》等。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端午节,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于是便发展成为了粽子。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便以粽子竞舟等纪念屈原。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人们通过对屈原这位忠良臣子的祭奠表达了自己对于真善美的向往之情。沐兰汤据说是五月初五这天各种草药的药效最强,采来煮水洗浴可除许多皮肤病。古人认为艾蒿是天地间最具阳气的植物,而病邪属阴,阳克阴,佩戴自可除邪,都是求平安保健康的美好愿望。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划龙舟与华夏族尙龙″有关,是″龙图腾″的一种表达形式。把木头刻成龙形舟,到水上去祭祀龙(传说龙住在水中),求它保佑风调雨顺得丰收(传说龙可呼风唤雨)。在科学技术低下的古代,一切的自然现象都是神秘无解的,可人们又想了解以平定内心的不安,就诞生了鬼神说,龙″就是其中之一,用来解释风雨雷电的由来。闻一多先生曾以翔实的史料考证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南方水上民族百越族图腾祭祀活动,在时间上早于屈原。只是,老百姓并不管这些了,只管五月初五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欢欢乐乐祈求健康平安丰衣足食。到了现在更是被定为法定节假日,端午赛龙舟也变成一项娱乐表演了。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衔得锦标第一归。华灯初上,漫步街头,道旁的石榴树上石榴花红艳似火,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如今都是录音喇叭代替的),一串串香粽在灯光下酝酿着美好生活。忽而想,如果几千年前的三闾大夫穿越来今,知道了为纪念自己而诞生了一个节日会是怎样的惊骇又会写出怎样惊世的文章呢?不禁雀跃起来,哈哈……作者简介六六喜欢码字、有声、旅行、足球、沙漠,简单温暖明亮,丰富自己,照亮别人。文字质朴细腻,行云流水皆在笔端。有点小资,却更真实。音频主播老妖有声语言爱好者,喜欢文学、音乐。用声音温暖前行的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