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翡之谢允第三把刀取名叫幽篁,背

小说里,谢允一共为周翡打了两把刀;电视剧里,加上幽篁[yōuhuáng],是三把。第一把,因为手艺不行,被谢允的师叔丢进炉里,熔了!既是刀不好,熔了便熔了,他要打一把好刀给他的姑娘。那什么是好刀呢?谢允眼中的好刀,是工匠话,他认为:首先得材料好,其次手艺好,刀利而不脆,刀背坚而不动,逆风时不受阻,顺风时不轻浮……当然,还得结实耐用——这是好刀。这个“结实耐用”,用得极好,毕竟自家媳妇,是个断刀好手!不然,说不定真得做个剑匣,背一圈才行。其实什么时候听谢允,对刀的形容,都觉得好刀本该是这样!可是,他师叔却说:你不用刀,说的都是工匠的话,若是叫阿翡听见了,必要笑你的。那究竟什么才是好刀呢?是你锻刀时,心中所想!例如霓裳夫人,来蓬莱求刀剑之时,是为了心中仰慕的英雄(李徵、殷闻岚)。她描述她想赠与的刀剑之时,心中是孺慕与尊敬。所以从师叔手中出来的刀,便是温柔又庄重,有着美酒酬知己的心意。而吕润打造得碎遮,却被称为妖刀“碎遮”,虽未开刃,却已经有了横断乾坤之戾气。这是因为吕润一生,虽文成武就,当得起“经天纬地、惊才绝艳”八个字,却一生笼罩在“难以为”之中,受诸多束缚。于是,既对不起家国,又对不起朋友,一生抱负,皆成枉然,因此,他打得碎遮,是咄咄逼人、满怀激愤。一把盛世之刀、一把破坏之刀,心境天差地别,却都是好刀。一把好刀,是在精湛的工匠活之上,还融着送刀人与用刀人的心思,刀有灵魂,才为好刀。人之一生、刀之一世、草木一秋……于是便有了第二把刀——熹微。熹微是天将破晓,黎明将至,代表着希望。如谢允遇到周翡,周翡是他暗淡人生的熹微,一点一点照亮了他的前路。熹微也是他终点的里程碑,他可能丧生于熹微之时,不能看到天光大亮,不能陪着爱人到老……但是,他却希望他的阿翡,终见破晓!这也是为什么,小说里,周翡一看到刻着“熹微”的刀铭之时,会呆立半晌,又突然失心疯了。在谢允看来,若民间传说为真,他的精魄神魂能够附在刀身之上,成为“晨光熹微”上的“朝露”,也算是一种长长久久。因此熹微,是时间的里程碑,是开始,是希望,也是永远。这把熹微,送得时间恰到好处,周翡去了齐门禁地,学了齐物诀,武功又有了质的飞跃。好功夫配上好刀,才能相得益彰,刀便也能传世下去。当然,寓意再丰富,刀断了,便什么都没有了。电视剧里,谢允因为特殊原因,又打了第三把刀——幽篁。“幽篁”[yōuhuáng]出自屈原的《九歌·山鬼》: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本句释义:我在幽深竹林不见天日,道路艰险难行独自来迟。)幽篁[yōuhuáng]是指幽深又茂密的竹林。这是一首祭祀山鬼的祭歌,但是却有三层释义。第一层,是表面意义:多情的山鬼,与恋人在山中有约,可是恋人却久等不至,从期待,到失望惆怅,心思百转千回。第二层,是原意:祭祀时,女巫扮成山鬼模样,入山迎接神灵,本是满怀希望,神灵却久久不至。表达世人虔诚迎神,以求福佑的思慕之情。第三层,是暗喻:满腹才华的屈原,得不到君王的赏识,虽有愁怨之情,却不能忘记君臣之义。当然,“幽篁”仅是就本意“幽深又茂密的竹林”解释,便可有“隐居”、“写实”之类的多种延伸。幽深茂密的竹林,指谢允周翡未来的生活环境;而提到“幽篁”,大多有隐世而居的意思。但是,可能来自于对“熹微”的偏爱,总觉得“幽篁”的刀铭,若是取灰色之义,不像谢允的风格。所以,想问问,关于“熹微”与“幽篁”,你们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