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值得收藏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359028.html

《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九歌》原是楚国流传很久的古代乐曲,相传是夏启从天上偷下来的,屈原这组诗歌是借用这一曲名。

“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楚辞章句》)屈原的《九歌》就是模仿这种祭祀仪式,创作的一组祭神乐歌。朱熹认为是屈原对南楚祭歌修改加工,“更定其词”(《楚辞集注》),但不论哪种情况,《九歌》中屈原所塑造的一系列鬼神形象,就是这种原始巫术宗教的反映。

《九歌》一共分十一章,可分为三类:一是祭歌:《东皇太一》《礼魂》。二是恋歌:《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湘君》和《湘夫人》《河伯》《山鬼》。三是挽歌:《国殇》。其中,《湘君》和《湘夫人》是一体两面,可合为一篇;《礼魂》是《国殇》的“乱曲”,可合为一篇,故曰《九歌》。《九歌》大部分篇章作于屈原被流放到江南之时。

东皇太一

——君欣欣兮乐康

《东皇太一》是《九歌》中的首篇。“东皇太一”是众神之首,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因此也是祭典中的主要对象。《九歌》中所写的下面诸神,则是从祭的对象。

对“东皇”的解释,综合起来有五种。一种认为东皇即东方天帝。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和今人汤炳正先生《楚辞今注》、蒋天枢先生《楚辞校释》等持此说;一种认为“东”是春的意思,认为“东皇”即“春神”。徐志啸先生就持这种观点;一种认为东皇指东方君王。如杨宪益、戴乃迭、丁山、李光信、何裕、刘毓庆等持此说;一种认为“东皇”即太阳神。如张舜徽、萧兵、江林昌等持此说。一种把“东皇”作通假解释。如何新先生认为“东皇”通“重皇”,又通“神皇”,即“皇帝”,亦即“黄帝”等。一般比较认同“东皇”即东方天帝。

“太一”,《史记·封禅书》索隐引宋均曰:“天一,太一,北极神之别名。”宋代洪兴祖、清代陈本礼和今人李学勤、葛兆光、冯时等先生均考证太一即北极星神。太一又是水神。《灵枢经》曰:“‘太一者,水之尊号也。先天地之母,后万物之源。’以今验之,草木子实未就,人虫胎卵胎胚皆水也,岂不以为一?及其水之聚而形质化,莫不备阴阳之气在中而后成。”

古人说颛顼是以水德为帝,即水神。《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国语·周语》载:“昔武王伐纣,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韦昭注:“北维,北方水位也。建,立也。颛顼,帝喾所代也。”

楚史专家张正明先生说:“颛顼的神通是无与伦比的,把他看成宇宙的主宰也不算过分。……现在的北极星是小熊座,先秦的北极星是小熊座——《论语》称之为‘北辰’。这北辰和邻近的二十来颗星一起,构成天宫紫微,全天最尊之神就住在这个天宫里面。既然全天最尊之神为颛顼,那么,颛顼即北极星便无可置疑了。”(《楚史》)至战国时,颛顼高阳氏已上升为楚人至高无上的天神、上帝,其象征为北极星(北辰星)。“东皇”颛顼和天神“太一”既是北极星神,又是水神,所以联称“东皇太一”。

由此可见,“东皇太一”指东方上帝,具体指的就是楚人信奉与崇拜的天帝颛顼高阳氏。楚人祭祀颛顼在东郊,故曰“东皇”。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吉日:好日子。辰良:同“良辰”,美好的时刻。

穆:恭恭敬敬。愉:娱乐。上皇:东皇太一。

玉珥:剑鼻,剑把,剑鞘出口处的突出部分。

璆(qiú):同“球”,美玉,玉磬。锵(qiāng):金属器物撞击所发出的声音。琳琅:精美的石头,美玉。

以上为第一段,写祭祀东皇太一的隆重、肃穆的氛围。前两句写通过占卜选择的吉日良辰,参与者的态度、心情和祭祀的对象,表现祭祀的隆重。“上皇”是天帝与先皇的统一。楚人极重祖先,赋予先祖以神灵的色彩,祭祀的对象决定了这场祭礼非同寻常。“愉”,娱也,乃祭祀的目的,通过祭礼使“上皇”获得快乐。为什么要“愉上皇”,因为东皇心情愉快了,天下才能快乐吉祥(“君欣欣兮乐康”)。东皇太一是神仙,但不怕他是神仙,就怕他没爱好,故有下文的盛大的歌舞表演。二句首冠一“穆”字,极具笔力地勾勒了参祭者恭敬、肃穆的态度,乃本段之中心词。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4%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