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你只知道是纪念屈原还有两个人说出来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49.html

朋友们,端午节马上就到了,又到了吃“粽子”的节日,现在的粽子,种类繁多,有蜜粽、蛋黄粽、肉粽等等,喜欢粽子的朋友们,可有口福了。除了吃粽子,家长还要给小朋友们手腕脚腕系上五色线,脖子上挂上放有雄黄的香囊。家家户户还要割艾叶,把艾叶放在家里各个门的后面,家里弥漫着艾叶的清香,连蚊子都少了许多。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是别称最多的节日,又叫重午节、重五节、端五节、五月节、端阳节、菖蒲节、浴兰节、天中节、诗人节、女儿节、龙舟节、粽子节、医药节。为什么五月五日端午节会有这么多的名称呢?主要是端午节的由来不一样。端午节的由来到底几种呢?

第一个,是纪念屈原。众所周知,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的主张,遭到皇室贵族的强烈反对,最终惨遭谗言弹劾,被赶出都城,流放边疆。他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伤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第二个是纪念伍子胥。在浙江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是楚国人,父兄都被楚王杀死了,后来子胥乔装打扮,一夜白头逃亡到吴国,帮助吴国来攻打楚国,后来经过五次大战,终于攻下楚国国都。当时杀他父亲兄弟的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便掘墓把楚平王的尸体鞭打三百次,用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当时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都几乎把越国灭亡了,夫差竟然同意越王的求和。伍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宰辅伯嚭接受了越国的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请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我要看着越国军队进城灭吴”,说完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百姓不想伍子胥尸体被鱼虾啃噬,便在河中丢入米饭等食物喂鱼。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为纪念伍子胥的。

第三个是纪念孝女曹娥。关于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淹死在江中,好几天都找不到尸体,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痛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曹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曹娥救父的故事传到当地县府,县府鼓励孝道,便请当时有名的文人作词立碑,鼓舞后人。在今天的浙江绍兴,仍有孝女曹娥之墓,相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由此可见,五月端午节,是一个宣扬我中华民族孝、忠、亲的节日。中华民族文明持续五千年而不中断,靠的就是我们祖先一代一代流传下的的孝、忠、亲的文化认同感,在一年一度的节日中,不仅让我们放松身心,更让我们回顾历史、铭记历史,通过节日的仪式,发扬我中华民族之光!对于端午节各位网友有什么看法和理解呢可以说说看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