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在我中华大地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传讼着屈原的故事,人间的端午节也是由此而来。长期以来,我只知道这个历史人物,并不知他为什么自投汨罗江自杀,为此利用闲暇时间看了一部《屈原》历史剧,追寻着剧情去探求屈原这个人物的全貌。看完这部电视剧后,感触颇多,思绪万千,带我走进那战火纷飞的战国年代。
屈原,出生在楚国贵族家庭,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理想主义的政治家,当过楚国的左徒大夫、三闾大夫,也是高层官员时常与楚怀王商量国家大事,深受楚王的器重。楚国本来就是由“屈、昭、景”三姓统治,是贵族统治集团,屈原也本是利益即得者,作为贵族集团的一员却走上了与之决裂的道路,最后碰得头破血流,多次流放蛮荒之地,最后客死他乡,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对于楚国来讲,当时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与秦、齐并列三强之一,国力强盛,齐楚结盟秦不敢攻,齐楚不睦秦攻之,但楚怀王好大喜功,犹豫不决,荒淫无度,听信谗言。而屈原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他刚正不阿、疾恶如仇,不善变通,只有理想,把国家的利益高高举起,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里,推行任人为贤和新宪令,主张贵族领地三世而斩,影响到了贵族的利益,从而遭到世族们的无情绞杀。他就算一再被贬和流放,都没有丢掉对楚怀王的幻想和对楚国的热爱,当理想和现实碰撞,他只能把对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振兴写进诗歌里,故而作《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诗篇,开创了《楚辞》之风,影响深远。
屈原是可悲的,但更可悲的是楚国,受苦的却是楚国百姓。屈原随着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军攻破投江而亡,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个人的理想和抱负。魂去归来兮!一代诗圣屈原生不逢时!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