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禺诗苑年第十六期总第97

?

诗人节(端午节)吊屈子敬次邓公世广兄韵

叶丽娟(县住建局)

说到诗人徒感伤,可怜空有烈肝肠。

浮生噩噩风涛急,浪迹迟迟家国亡。

其奈怀沙悲不尽,固知失路食难香。

任他天地百千遍,万岁山呼颂始皇。

附原玉:

端午祭屈感赋

邓世广

投江余事剩哀伤,千古今犹说断肠。

徒有九章悲郢破,盍留只眼看嬴亡。

汗青合与丹心热,姓字长随角黍香。

每叹愚氓曾噩噩,山呼万岁颂秦皇。

端午吊屈子次韵东声亮老师

叶丽娟(县住建局)

家邦心系不能眠,颇奈君王信未然。

绝路临流滔汨水,苍天一问竟千年。

七绝·壬寅端阳三首

熊雄

其一

年年端午年年过,每每敲诗每每新。

得体献词何引绪,真然苦煞咏思人。

其二

卫生防疫起端午,爱国诗人自屈原。

良俗缘何当接续,神州不可失灵魂。

其三

仍旧提倡吃筒粽,须然不得赛龙舟。

菖蒲艾草雄黄酒,依例安排解百忧。

天净沙·端午

唐长远(县教育局)

谁家小院燃香,颂吟风雅文章,骤雨和鸣国殇。仰天长唱,爱江山泪愁肠。

壬寅端午即事

杨小勤(县一小)

潇潇梅雨诉衷肠,艾插门庭煮粽忙。

吟诵离骚心惦念,一杯蒲酒忆忠良。

端午怀古

袁永红(阳中)

端阳连日雨,翠影濯尘新。

愁涨江川水,涛悲贬逐臣。

弹歌兴壮意,展卷忆诗人。

千载情怀在,心中国与民。

浣溪沙·端午吊屈原

文火炎(县二中)

祭奠先贤哭汨罗,离骚恋楚唱哀歌,沅湘抛粽遍山河。

四面江风吹浩荡,两堤菖艾舞婆娑,缅怀屈子共吟哦。

端江堤独步

阮桥清(高峰学校)

风牵柳絮长,暮色起苍茫。

流水波摇滟,渔歌调亢扬。

莫明闲绪渺,隐约粽籺香。

屈子朦胧影,烟霞落夕阳。

端午吟

甘荣宝(县统计局)

端午粽香临,牵连百众心。

龙舟留楚俗,华夏传歌音。

功过千秋去,忠臣万代吟。

诗山寻妙句,追远寄情深。

端午感怀

陈运执(高峰学校)

年年端午抛香粽,凭吊灵均赋和诗。

一首怀沙空许国,百声天问不逢时。

哀情且寄湘江水,荒野难埋楚地魑。

欲赞忠魂先溢泪,泪流湿纸有谁知?

端午节感怀

黄素华(阳星公司)

登高望远意凭栏,辗转几番夜梦残。

屈韵九歌回空荡,离骚一阙指间弹。

千秋遗恨随风去,万缕诗情逐浪端。

独酌黄昏星谢暮,半朝暖暖半朝寒。

端午寄思

范国顺(县二中学)

端午时逢夏日长,龙舟竞棹勇前方。

青青粽叶全身绕,袅袅炊烟满院香。

一曲离骚千古颂,九章愁绪万声扬。

忠臣屈子家家祭,独有英名代代彰。

端午悼屈子

文火炎(县二中)

蛙鸣艾长白云低,绿野繁花伴鸟啼。

抛粽汩江怀屈子,龙舟竞渡楚魂兮。

端午情

陈运执(高峰学校)

节遇端阳想念生,母亲微视问归程。

悠悠别绪屏中诉,远隔千山粽是情。

端午祭

陈运执(高峰学校)

角粽投河祭古贤,怀沙愁绪憾苍天。

层层竹叶包香糯,缕缕哀思一线缠。

端午吟

毛文延(麻地冲小学)

节分端午道安康,挂艾飞舟粽淡香。

屈子忠魂今尚在,九歌一曲万年扬。

悼屈原

何庆余(阳山中学)

吟罢离骚唱九歌,良臣无奈恶人何。

捐躯许国波涛起,千古忠魂耀汨罗。

壬寅年端午

李红(县碧桂园小学)

满池碧玉粉莲香,旧俗全家裹粽忙。

端午门前蒿艾挂,缅怀屈子颂诗章。

端午抒怀

范国顺(县二中学)

华夏端阳悼屈原,梦中汨水鼓声喧。

以身殉国名垂史,载得忠魂万代尊。

古老歌谣颂端午

赵镇泉(县科协)

年复一年端午节,连州西岸举家忙。

十天时日安排满,古老歌谣作证方。

难忘端午节

赵镇泉(县科协)

年年岁岁过端午,难忘儿时遇险情。

观看龙舟江里跌,大娘救命善心行。

缅怀屈原

陈兴文(县委编办)

逆耳忠言如汩水,君王愚昧信妖魔。

贤臣无奈怀沙去,一卷离骚永世歌。

浓情端午节

李国娣(镇小)

蛙鸣麦绿粽飘香,煮酒划舟挂艾忙。

习俗传承尊屈子,离骚一曲万年扬。

《阳禺诗苑》

年第六期总97期

主编:袁永红

副主编:陈运执

编辑:邓彩燕

审稿:黄素华

校对:杨小勤

审核:叶丽娟

欢迎投稿:Ysxscxh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