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混沌鬼如何帮助恶人做坏事,先看看堂哥对什么鬼感兴趣。
“你说的这些鬼怪都是从哪里来的?”堂哥问。
“要说起鬼的来源,那真得扒扒商代的甲骨文。鬼字就像一个长着人身的大头怪。”我给堂哥解释说,“古人认为鬼是人的异化,人死后变成了鬼,魂魄就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屈原《九歌·国殇》中有‘魂魄毅兮为鬼雄’,就是赞美‘归’的意思。”
“不是吧?人们心中的鬼都是指邪恶或恐怖的东西,跟赞美恰恰相反啊!”
“你说的对,人们制造迷信观念把鬼和神联系在一起,认为日月星晨、风雨雷电、山川河流、万事万物都有灵性,都能降灾降福、害人佑人。它来源于西周时期的家族宗法制度,影响了我国三千多年历史,说什么父母及祖先的亡魂和自然界万物神灵一样,既能无端作祟,也能造福子孙,言行懈怠就会降下灾祸危害后代。”
“我明白了,古人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敬德佑民,后人要想得到幸福,就必须敬先孝祖,懂礼仪知孝悌。”
“所以啊,我国古代才兴起宗庙祠堂建筑,以及礼敬鬼神、招魂祭祖的种种礼仪。与祖先崇拜相连的祠庙和墓地建筑比比皆是,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鬼文化传播系统。再经过小说、戏曲、美术、舞蹈等文学作品的推波助澜,什么《灵鬼志》《幽冥灵》《聊斋志异》,什么孤魂野鬼、鬼哭狼嚎、鬼鬼祟祟等等,形成了五光十色、斑驳陆离的鬼文化浓厚色彩。”
“原来是这样呀!那鬼文化与儒释道有什么联系吗?”
“它们的渊源深厚着呐!道教认为鬼、神、仙、巫一脉相承,巫是人与鬼神的中介,能降神、解梦、预言、祈福、医病、占卜,寨子里白大仙成天装神弄鬼,帮人超度亡灵,其实她就是一个巫婆。”
“呵呵,古人说得道可以成仙,就是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人死虽然为鬼,得道即可变为神仙,这不是鬼话吗?”堂哥笑着问我。
“不错,是鬼话!可是这些鬼话到了佛教那里又深化或升级了。”我看了看堂哥,接着说下去,“佛教凭空创造出十殿阎王,主管幽冥世界的十八层地狱,什么牛头马面、鬼吏判官等职责分明,由此编造出一整套地狱官僚管理体系,引导人们诸恶莫做,修佛升天。”
“嗯,信佛的人都是这样虔诚。”
“儒教则不然,传统的主流儒教文化推崇忠孝仁义,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和疏远的态度。”
“他们怎么说?”
“孔子是儒家的鼻祖,他认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人们应该‘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说的对,不愧是万世师表!”
“可是儒家却出尔反尔,对与鬼有关的丧葬祭祀活动高看厚爱,推崇备至,谆谆教诲人们慎终追远,厚待死者。比如皇家的陵墓冢群和地下宫殿,鳞次栉比,气象恢宏;致使厚殓丰葬相沿成习,达官显贵及普通百姓千方百计竞相效仿,把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塞进坟墓,使丧葬活动搅合着巫术仪式,以此强化人的忠孝仁义观念,巩固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
“怪不得现代人还讲究丧葬祭祀的繁文缛节,什么六独棺木、酒肉筵席、上礼三十六拜,枪锣响器唱戏,孝子长街送殡裹,有的地方甚至不近人情的大肆挥霍,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堂哥说着变换了语气,“今天我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谢谢你呀大兄弟,讲得太好了,真是给我开了眼界,钦佩,钦佩啊!”
“我就不明白了,你一个残疾退伍军人,怎么会对鬼这玩意儿感兴趣?不会是心怀鬼胎,要耍什么鬼心眼吧?”我终于说出了心中的郁结。
“呵呵大兄弟,还真让你说对了,我就是想把这鬼影憧憧的殍岗子,刻意打造成别开生面的丰都鬼城,在这里讲好鬼故事,戳穿鬼把戏,破解鬼心机,揭开我国千年鬼文化之谜,让寨子里人,不,让天下所有怕鬼、敬鬼、迷鬼、恋鬼的人通悟鬼文化,玩转鬼世界,也使那些鬼头鬼脑的鬼蜮伎俩,大白于天下。”
“哎呀呀堂哥,你这样鬼迷心窍地做事业,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令人刮目相看,神不知鬼不觉地使我再不怕什么白日见鬼、三尸五鬼的神模鬼道了!”
“不过鬼鬼有别,鬼鬼有道,我担心自己能力有限,德不配位,独自牵鬼上剑会把美好的憧憬搞得三分像人七分似鬼,因此想借大兄弟你的神功鬼力来梳理神鬼,把哥的美梦做得更加天衣无缝鬼神莫测,这样的瞒神弄鬼才能真正收到鬼斧神工之妙。”
“堂哥有事就别藏着掖着,只管说出来,兄弟虽然不才,绝不会匿神藏鬼,光说鬼话不办人事,就是去鬼国幽都阴曹地府,上奈河桥、黄泉路、磨鬼坊、望乡台,用得着时我一定召之即来,尽力而为。”
“大兄弟痛快!有件事是圆满堂哥美梦的关键招数,我思来想去非你莫属——”
堂哥的“关键招数”究竟是什么玩意儿?诸君别急,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