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回到长安,把从调的手续递交给了吏部后,抓紧赶回泾源,和分别已久的妻子团聚。此时李德裕已经被召回朝出任宰相,不久王茂元也被召回朝廷任职。这样,王茂元的幕府随之解散,不能安排李商隐的职务了,有了之前的流言蜚语,李商隐也不想再倚靠岳丈。
春暖花开,李商隐想到恩师令狐楚的服丧期将满,七哥八哥应该也要重新出任朝官了。李商隐想借助这个机会去看望一下令狐兄弟,争取把之前的误会也消除掉。
令狐兄弟对李商隐的到来很是安慰,态度比以前好了很多,大家都没有再提之前考试的事情,只是把最近的情况诉说了一番。最后令狐兄弟建议李商隐可以去潭州找一找杨嗣复,此人虽已遭贬,但做过宰相,现在仍然是以检校吏部尚书衔出任潭州刺史,同时兼任湖南观察史,他对令狐楚特别尊重,与令狐兄弟关系也很好,刚到潭州,应该急需人才。
李商隐想了想,既然吏部的调令暂时不能下了,那就听从令狐兄弟的建议,自己去一趟,即使不成,也可以到江南湘潭一带游历一番。
出汉水、走长江、入湘江,李商隐一路乘船而来。仲夏刚过,江南依然还有盛夏的味道,看着涛涛的湘江水,李商隐想到了屈原和楚国的兴衰成败,随即吟出这首《楚宫》:
湘江如泪色一般又清又深,屈原的冤魂随浪而去,他的怨恨永无绝期。夜晚的枫树林中猿啼使人愁断肠,唯有穿着萝带的山鬼相邀。埋在土里,身形腐败,魂魄难以招回,更不用说是葬身鱼腹了。只要楚人还在,谁会可惜那喂食蛟龙彩丝包的食物?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李商隐到达潭州(今湖南长沙)杨嗣复的府衙。杨嗣复很热情地招待了商隐,李商隐也发现杨嗣复这一中老了许多,神情憔悴,面色苍白。
杨嗣复在官场多年,非常清楚自己在拥立新君方面下错了赌注,自己的政治生命已到了终点,武宗皇帝不要他的命就已经是宽大处理了,想要东山再起已经没有可能了。此时的杨嗣复非常理解李商隐的遭遇和心情,。挽留李商隐暂住在官舍中,等招募幕府时,一定给李商隐安排一个职位。
造物弄人。两周后的一天中午,突然传来一道圣旨。杨嗣复接到朝廷来的圣旨,贬杨嗣复为潮州刺史,限期起程。眼看杨嗣复已是自身难保,也不能再安排李商隐的职务了。两人依依惜别。杨嗣复一走,李商隐更觉得形单影只,寂寞难耐。
潭州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这里曾发生过许多凄艳悲壮的故事,也曾留下过许多古今传诵的佳话。当年虞舜南巡,舜的两个妃子追寻至此,听说舜已死,便投湘水自尽;战国时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曾被流放此地,创作过许多哀怨的诗歌,借美人芳草咏叹其抱负理想,成为千古绝唱;西汉初年才子贾谊曾被贬至此,对东晋曾有赫赫战功的陶侃也曾率军在这里大显神威,被封为长沙郡公。
李商隐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本想谋个一官半职,可谁想最后只剩自己一人,流浪他乡,举目无亲,遥望着苍茫暮色,李商隐满心凄苦,随即低声吟出这首《潭州》:
潭州:唐代为湖南观察使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
无端:没来由地。
湘泪: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哭舜,泪滴竹上,遂生斑点,所以称湘妃竹。
楚歌:指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
陶公:指东晋陶侃,其墓在今湘潭。陶侃曾作江夏太守,抗击叛将陈恢,以运船为战舰,所向必破。后又讨杜搜、平苏峻,封长沙郡公。
贾傅:指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贾谊庙,庙即贾谊宅。承尘:天花板。
白话译文
当黄昏的余晖笼罩着潭州,信步登上官舍的空楼。眼前的景色触动情怀,古今多少事齐集眼下,涌上心头。高高的九嶷山上有故君的墓丘,滋润竹色的泪痕记录着心中的哀愁。屈原在楚歌中展现着美丑,他为兰花的芳心易改痛心疾首。
当年陶侃的战舰摧枯拉朽,如今荒弃的沙滩只有雨声依旧。贾谊的破庙年久失修,呜呜的风声诉说着其中的缘由。我在故园久久地等候,看不见应约前来的老友。准备了潭州特产松醪名酒,谁与我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