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毛主席因其身份地位和特殊的人生经历,在诗词创作上充满自信、乐观的英雄主义豪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今天我们来欣赏他的一首《七律·答友人》。
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首诗作于年,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毛主席的这首诗其中的友人据说是指他在湖南的老同学、老朋友乐天宇、李达、周世钊。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首联二句就幻化出一个仙女下山的浪漫飘渺的图像。神话传说中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与女英正依傍了清风在飘飘降临。而九嶷山正是葬舜之处。这二行诗也自然让人想到《楚辞》里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二行诗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二位仙子又从青山白云之间乘风而下了,她们为何而来?为情而来,为美丽的霞姑而来。
九嶷山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颔联接着写仙女的音容面貌,其中也植入了杨开慧烈士,主席早年的妻子的美丽身影,天上人间神人合一,难以区分。斑竹上凝结了万千晶亮的泪珠,而红霞片片是仙女的衣裙,也象征及比喻为杨开慧的英灵。如唐代刘禹锡《潇湘神》一诗的“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一样,主席也在诗中借“斑竹一枝千滴泪”寄托他对杨开慧的绵绵哀思。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永恒的相思啊!主席对年轻时的爱侣刻骨铭心的相思,正形象地通过斑竹露珠般的泪花渐渐浸透出来。但英烈的牺牲是美好的,是绚丽的,她已幻化为万千红霞飘荡在祖国万里河山之上。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颈联描写洞庭湖的波涛汹涌着连天的雪花浪,橘子洲头人们歌唱着感天动地的诗篇。这里是主席用洞庭湖的波涛和橘子洲头人们的欢歌来代表社会主义的建设浪潮。
洞庭湖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尾联写主席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芙蓉盛开的家乡湖南沐浴着清晨的光辉。其中“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句,以“寥廓”代“吴越”境界更为宏大。
主席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浪漫主义手法,形成绚丽飘逸,飞动高远的意境,把古代神话传说与美好的现实和未来的明天交织在一起,给予读者无限的联想和艺术美的享受。
此诗不仅是一首怀念亲人、朋友,怀念故乡深情之歌,也是一首闪烁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光辉灿烂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