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天·日中有乌
日中有乌的传说最初来源于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察。《汉书1五行志》有载:“汉元帝永光元年四月,……日黑居昃,大如弹丸”,后来演化成金乌负日的传说。其下缠绕的枝蔓和八颗红日便是楚地神话中的扶桑神树,以及后羿射落的八个太阳。古人很早就养成对天地自然的观察,一方面从中总结出规律形成耕作生活的指导,无法解释的就成了想象和神话传说的素材。02天·月宫顾菟
相比太阳黑子,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就明显得多了。古人将这些环形山想象成居于月亮的蟾蜍和玉兔,屈原《楚辞·天问》有“顾菟在腹”的句子,顾是蟾蜍,菟为玉兔,说的就是月宫。弯月之下的女子有嫦娥和望舒两种说法,但都代表了不死与升仙的祈愿。03天·人首蛇身
T形帛画天上部分中,处于日月之中的人首蛇身形象争议巨大,有说是女娲,有说是伏羲或烛龙,但按照楚地的神话和风俗,最有可能的,当是太一。在楚文化的神话体系中,太一是至高无上的神,楚地有着普遍的祭祀太一的风俗并将其作为主神崇拜,屈原在《九歌》的开篇“东皇太一”中就描述了祭祀太一神的盛大场景,太一神在楚地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此外,楚文化中有太一生水成阴阳的说法,与帛画中下方穿玉璧而过的青、赤二龙暗合阴阳之喻。04人间·西向升天
中国的原始神话和佛教对西方的想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认为西方是人死后去往的方向,这也是佛教顺利融入中华文化的原因之一。但在佛教传入之前的中国,此西非彼西。佛教里的西方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而中国神话中的西方,是西边西王母生活的昆仑山。中国的神话里,道教神话体系成立之前,天庭、天帝还没影儿的时候,天宫的C位是西王母。早在商周时期甚至更早,就有关于西王母的神仙崇拜了。西王母主刑罚,还掌管日月运行,到战国时期,长生不死之事也成了西王母的执掌范围,著名的“嫦娥奔月”中,嫦娥的不死药正是从西王母处求得。T形帛画中面而向西的墓主人,与进献不死药的术士,正寓意着求得西王母赐药继而升天不死的愿望。05地·水府幽都
释道文化交织下的神话中,许多意象已然界限模糊,诸如上面说到的西方问题,诸如地府相互交融的一系列设置。其中,“黄泉”是中国本土神话中长久存在的概念。黄泉古称“水府”,是一片茫茫水域,而人间是漂浮在水府之上的一块土地,撑起这块土地的是土伯,即画中的巨人。《楚辞·招魂》中有:“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将幽都水府景象和T形帛画招魂之用书写得清晰明了。日中有乌、月有顾菟,世间自然之物各有其神,人们能够通过引导灵魂升天,继而长生不死,这在今天看来不过是迷信,却是那个时代最朴素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