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融媒体讯(记者周小珺)《山鬼》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艺术特点是什么?9月2日,屈子书院讲坛第34期在汨罗市会议中心一楼求索厅开讲,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廖可斌与线下线上49.4万多观众分享了《人神之舞:屈原赏析》,带领大家走进屈原的艺术世界。
北大教授廖可斌主讲《人神之舞:屈原赏析》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廖可斌说,《山鬼》是屈原组诗《九歌》中的一篇,它表达的感情之深挚,塑造的人物形象之完美,结构语言之精巧,令人惊叹。现在人一般认为,《山鬼》是现存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独幕歌舞剧。
廖可斌认为,《山鬼》是祭祀楚国山神的歌曲,脱胎于先秦时期沅湘间民间祭祀山神的歌舞,既呈现出瑰丽灵异的楚地原始巫风,又被赋予了丰富的人间生活内涵。诗中塑造的巫女形象经典,也是多情、坚毅的湘女传统的源头,与当代人的生活、思想感情息息相通,毫不隔阂。
“若我们将《山鬼》当作一场歌舞剧来欣赏,而不是仅仅当作一首辞来欣赏,会更能领会它的精妙之处。”廖可斌从《山鬼》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点来分析,他说,诗中通过巫女心理的变化为线索,层层展开、激变,创作上运用象征、映衬、快慢相间、以景写情等多种表现手法,展现出屈原“天才”的语言艺术水平。
北大教授廖可斌讲课
廖可斌还详细的解析了《山鬼》中的诸多辞句,分享了文学写作方面的诸多心得体会。“写作的开头很重要,一定要快速吸引读者的注意,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如何才能做到呢?”廖可斌说,除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另一种开头法,就如同《山鬼》中开头所描绘的巫女舞蹈表演出场,先不理睬观众,只管自己独舞,若有若无,反而更能吸引观众主动观看,这种只管自顾自,有一搭没一搭说起来,若有意若无意,似乎是在扯闲篇,读者反而会觉得新鲜,阅读至渐入佳境,越看越精彩。
廖可斌还总结道,《山鬼》是借鬼写人,即写出女山鬼对男山鬼爱怨交叉的情感,又与屈原对楚怀王的态度相通,同时反映屈原的政治理想与坚守自我的高尚人格,更深刻写出了人类普遍的情感,直到今天也仍鲜活如新,“这就是天才诗人的伟大之处,也是经典的伟大之处!”
授课现场
“我是湖南常德人,即‘楚人’,今天来到‘楚地’与‘楚人’在一起讲习‘楚辞’,可谓别有一番体会。”讲座后,廖可斌还就历代“山鬼”的形象、特点及如提高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等问题,为线上、线下观众进行解答。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汨罗屈子书院执行院长王琦主持讲坛。汨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艾志军出席,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及文化界人士、文化爱好者到场聆听。
一审:张咪
二审:游岚
三审: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