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九歌 >> 九歌版本 >> 织女山游记爬山藤

织女山游记爬山藤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3_16264512.htm

这里是织女山一处独特的景色,浩浩大大的一座山,倒悬着一片绿色的海洋,波浪起伏涌动,似在由下向上匍匐、蔓延,无边的绿色淹没了大山,没了嶙峋的岩石,没了蜿蜒的山溪,没了虬曲古树,只有藤蔓拂拂遍坡,只有一味的坦荡。坦荡是那种纯翠,漫无边际。

远处看去,隐约还能看出山的脊背形状,这连绵不绝的绿顺着山脊也拱成了高低凸凹的棱条,那种新鲜,自主、纯粹、疯狂让我震撼。它像是覆盖着大山的衣服,经过天然最纯粹的裁剪。苍翠而深沉,蓬勃而内敛,与山的结合,衬托着它的庄重与挺拔,也彰显着绿色生命的坚韧和永恒。我想,山是需要这样烘托的。

山风吹拂,仿佛在一瞬间,这些凝固了的生命就滚滚滔滔,波涌浪叠,排挞而上,凝神间,似乎能听到响动,不是簌簌的拔节声,也不是空谷幽响,这响声没有任何象声词能描述,隐隐充斥在山峦,竟把一座山的全部身心吞了个干净。古哲有言:大音稀声。我想,难道就是这种声音吗?

就这样,山谷变成了无缝无隙的寂静。层层叠着的深沉泼墨般沉淀。阴影互欹,枝叶蓬连,已经分不出深绿浅翠,分不出皱纹纵横,一切似乎被无声攀爬沉重地凝固着。

走近才知道,这是好高好陡的一座悬崖,是好美好俊的一座悬崖。无数的藤萝从崖脚争着爬到崖顶,将流光滴翠的绿叶献给了阳光。悬崖是多么的雄伟威武,但并不娇矜傲慢。藤蔓似乎十分纤柔软弱,但并不自卑自馁。它们以坚韧的意志,向上的精诚,沿着石缝和皴皱,艰难而勇敢地向上攀缘,力争站立起来,吸收更多的阳光雨露,充实自己,繁盛自己。而悬崖,则以高大的身躯,雄伟的姿态,支撑起一群不愿匍匐着生存的愿望,任其爬满胸襟,毫不鄙视,毫不厌弃,也毫不担忧它们遮住了自己的尊容,失去了威严。

我学识浅薄,叫不出这藤蔓的品种,只好将就着称呼它们“藤蔓”,读者或许知道它准确的称呼,您可以雅正我的无知,给我以充实。我回去对照图也未查出个究竟,有的说是“猪婆蔓”,有的说是“葎草”,或者“拉拉藤”、“牵牛藤”什么的。书中对此藤蔓评价不高,并没有我想的这样诗意和浪漫。是这样描述的:“属于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杂草,尤其对如农田、果园、苗圃及城市园林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较高大的树木常因被其遮盖、缠绕,得不到足够的阳光而死亡。”

听起来怪吓人的,这样美好的东西怎么一下子就成了刽子手了呢,不禁凉了半截,把本来酝酿的诗意全吓跑了。但心里还是十分的困惑,因为从小就看过“刘三姐”的电影,对那山歌中的“缠”字印象颇深,记得歌词是这样的唱的:“入山看到藤缠树,出山看到树缠藤。藤生树死缠到死,树生藤死死亦缠。”;“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当时为了这个“缠”字差点落下眼泪来,还推敲了半天,男女之间哪个是树,哪个是藤呢,到底应该谁去追谁?

不管怎样,这种“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用藤缠树来表示,真的演绎了缠绵难分至死不渝的极至,不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描述吗?根据资料这样一对照,这个缠字着实可怕了,不管这棵树愿意不愿意,我就生生死死的缠绕着你,这不是流氓吗,不,比流氓更可怕,流氓只是给你伤害,可这“缠”能生生要了你的命啊。

想到另一面,就不去想它的好了,转而想到了可怕,又想起了屈原《九歌》里的《山鬼》。那儿也提到过藤蔓的。“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吾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这个山鬼,她住在山窝窝里,也就是住在始终见不到天日的竹林深处。身上披着薜荔做的衣服,腰上系着藤蔓做的带子,乘坐着赤豹驾驶的用辛夷做的车子,车上桂枝旗迎风招展,后面还跟从着毛色有花纹的野猫。这个形象虽美但有些可怕,难道织女山也会有这样的精灵吗,想到这里,不禁打了个冷颤,举目四忘,未见异常,便又胡思乱想了起来。

那个“山鬼”她是那样多情,又是那么倾心,在赴约会之前既尽情地打扮自己,又采折着香花秀草准备送给她的情人。她走出了竹林深处,尽管路途险阻,行步艰难,终于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来到了约会的地点。看来,不管是神还是人,对爱情的神圣还是一致的。不管他腰间的藤蔓是不是变成了满山的凶器,还是变成了爱的情丝,我觉得它又高尚了不少。

就这样矛盾思考着靠近了藤蔓,眼前的藤蔓,有的老茎盘曲蜿蜒,有若龙盘蛟舞;有的枝叶纤丽,似碧纱披拂;有的自然下垂给人以轻柔、飘逸感;有的叶宽大而形奇,给人以豪放、潇洒、新奇感。在阳光的辉耀下,既有着温暖、热烈、兴奋感,亦使人感觉清凉、宁静,和静雅的氛围。这种将绿色作为大自然赋予的主基调,又在秋的苍老进化中呈现出多种姣美的藤蔓,虽然无花,但比有花更显得秀丽。

我轻轻撩开叶,看到了它那碗口粗遒劲的主干上透出历经风刀霜剑的沧桑。黑褐色的藤蔓上挂满了裂口与枯皮,就像久经战火的伤口上缠满了绷带。而分出的支蔓密密实实挤满了整个枝头。不难想象它茂盛与散叶时的兴衰。支蔓也是静静的。我轻折一枝,折口处迸发出活泼的绿色,甚至还有嫩嫩的汁液津出,它果然死死的抱住了一棵檀树,而叠盖着叶下的老树已经萎缩成一团,久不见阳光的枝头已经没有了叶子,努力佝偻着身体,坚强地活着。

缠绕的藤蔓让我叹息,虽然,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雨沧桑,也枝繁叶茂,但是,却只能仅仅攀附在别的树木的身上繁衍生息,如果没有了依靠,它就只能伏在地上成为烂草朽木,唉,想来让人不免有一丝的悲叹。藤蔓虽粗,也很健硕,可是,仅靠攀附寄托为生,别人向上,它才可以向上,自己的命运永远只能和别人的悲欢离合维系在一起,没有自己的世界,更没有属于自己的天空,我觉得这很不公平,感到人生不能演绎藤蔓的悲哀,精彩的生命不在于岁月的短长,快乐的人生需要摆脱藤蔓的缠绕。更不能在自己幸福的同时给别人增加痛苦。

我想,藤蔓像极了凡尘中的某些人,他们也是热衷于藤蔓式的攀附生活方式。如果他们能来织女山,也能够深入藤蔓,近距离看看藤蔓的内心,再回头看看貌似盎然的藤蔓,不知他们是否会想:要不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呢。

不过,我在理解了藤蔓的同时,还是疑心,这满山的藤蔓,千军万马,四面行列,仿佛听到了同一声号令,奋不顾身的攀爬,不顾自己,不顾他人,一心向着山顶的云朵,向着太阳的影子簇拥而去,我想,这肯定与织女有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