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臻)近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幕。本届文化节以“行走运河,赋能小康”为主题,推出八大板块39项活动,邀大众共守千载文脉。其中编剧闫小平、导演邵泽辉合作的舞台剧《九歌》入选“文艺创作”精选板块,将于11月15日19:30在通州区文化馆上演。
舞台剧《九歌》取材自我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同名诗集。原作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体现了悲天悯人、不畏强暴的思想,舞台剧《九歌》继承了原作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创造性地将其中的角色进行了当代化诠释,并将主题落脚在“人类团结一致,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来光明”上。谈及创作初衷,编剧闫小平表示,年初,《九歌》给人宽慰与信心,也引起她新的创作念头。当她看到原始初民突破恐惧,深入精神层面,与“灾难”“死亡”等对象交流。这种“对话”“突破”的强烈意志,成为话剧《九歌》创作的动力。
据了解,该剧将屈原原作中“少司命”“湘君”“河伯”“东君”“山鬼”等重要角色,以现代的方式讲述远古的故事,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在精神层面对疫情引发的人类困境进行了反思,并触动观众对艺术、文化、生命等问题的响应。在编剧闫小平看来,疫情之中,发生在人类身上的事,何其剧烈、但也更幽微。话剧《九歌》不为表达而表达,不为独特而独特,只为善意地唤起不同的人的共情和理解,尤其是“向前”的勇气。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主视觉海报上的“九歌”二字,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题写,他在阅读剧本后,认为用游乐场、夜店、求婚仪式等现代元素去重构《九歌》是大胆的尝试,又符合原作瑰丽绚烂、充满想象力的精神内核。
此前舞台剧《九歌》在北京市文联、北京剧协、《新剧本》杂志共同主办,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承办的“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创作人才培养计划”中脱颖而出,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点评《九歌》是“一部真正的中国小剧场戏剧。剧作气质极古远又极现代,是一种现代神话寓言的品格,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剧场氛围,具有难得的气质和美感,从中尤能感到生命之间的命运相关、休戚与共”。
从这部作品创作伊始,担任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小剧场戏剧委员会副主任的邵泽辉就全程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