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找个懂自己的人一起喝茶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06-07/87338.html

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看的书多了,身上自然会带一股书卷气。

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或清新脱俗、或典雅大方。

有一些女子,富有涵养,气质非凡,想必是读了很多书,见过很多美好的人和事。

有一些女子,一杯清茶在手,慢慢品饮,因这个慢,她从容,淡定,兰心蕙质,显气质优雅。

一杯茶,一卷书

三两知己,情谊细水长流。难得的欢喜和自在。

一泡泡的茶水入肚,带走了岁月中的悲伤和烦恼,她们懂得在茶的光阴里善待自己。

一笑一颦,轻言慢语,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别样的美,静静地吸引着你。

朱唇啜破绿云时

咽入香喉爽红玉

明眸渐开横秋水

手拨丝簧醉心起

茶,色泽翠绿,汤色清亮,味道醇厚,令人赏心悦目,宛若这些清新雅致的女子。

一个人骨子里透露出的风韵,是任何化妆品都无法修饰出来的。有些人,活到一定的年龄,仍有一个女孩的清丽,那必是修行出来的结果。

无论岁月怎么摧残打磨,那份禅意,就如藏在灵魂深处的茶香,总让人欣赏着,欢喜着。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水为茶之母”,泡一壶好茶离不开一壶好水。好的水不仅可以提茶香、泽茶色、引茶味,更能将茶与养生结合起来,二者合一,口感与健康二者兼得。

1.哀郢

《楚辞·九章》之《哀郢》

这首作品是埙演奏家赵良山与作曲家龚国富共同创作而成,灵感源于古典诗人屈原的同名诗篇,再现了屈原知晓郢都被攻陷后的痛苦之情。乐曲结构短小,音调哀伤,延长颤音和大幅度滑音的运用,犹如哭泣,一唱三叹。

品茶

品的是茶,静的是心,

悟的是人生,涤的是灵魂。

看着茶叶的翻卷,

时常会生出好多感慨:

人生如茶!

茶只有两种姿态:沉,浮。

饮茶人两种姿势:拿起,放下。

沉时坦然,浮时淡然。

茶香满室,杯中茶由淡变浓,

浮浮沉沉,聚聚散散,

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

人生亦如茶。

无论是谁,

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

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

赵朴初有诗写到,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等到烟消云散

大家把盏言欢

沏一壶清茶

约三五知己好友

大家畅所欲言

谈谈过往

让茶香

氤氲了厚重又朴实的日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茶者,所以涤烦解渴助思也。

2.九歌

宋·佚名《九歌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这首作品流行于楚国南部,是一种大型歌舞曲,在祭祀中经常会用到,屈原流放该地时就曾整理加工歌词而得以留存。《九歌》共计十一篇歌词,其中除末篇《礼魂》和《国殇》是歌颂阵亡将士外,其余各篇都是写鬼神的。

把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如果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

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辉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

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都不失人生之快事。

张爱玲说: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而不来。有人因为下雨忧伤,有人因为下雨欣喜,其实下不下雨,都要好好爱自己。

有雨敲窗,将我从睡梦中惊醒。

穿过夜静的墨色,滴滴答答落在窗台。

有雨敲窗,心却静如止水。

身在江湖,内心总有轻柔的一角。

此刻,缓缓流淌的不只是雨声,还有那些安稳的心绪。不曾搁浅的牵念,在此刻苏醒。

蓦然惊觉,来来往往的点滴,都是岁月赋予的精彩。

一些往昔,总会尘埃落定,扣人心弦。

一些感动,总会暗香拂袖,盈满心房。

风吹花落尽,繁华终成空。

青春的花开花谢,岁月的来去匆匆;四季的雨雪纷飞,旅程的走走停停,很多东西是随着时间流逝的。

一年春尽花又落,却不见去年立于落花之下的伊人,春恨重重,为落花,为伊人。

青山无数,花落如雨,纷纷扬扬,遮住来时路。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人一生的修炼,就在于品味孤独,享受寂寞。其实,这是对的。就像落花,谢了春红,一切的美丽到最后都显得那般匆匆。

心素如简,适得安恬,折一枝淡淡的馨香,在清幽的窗前绽放,诗也是酒,茶也入画。

有月亮有微风的夜,就坐在那清幽的庭院,扳着指头数着天上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悠悠地,闻着荷香,咀着茶。

一场雨,一份心境,一段铭心,在轮回的边缘浅唱轻吟。

红莲白藕青荷叶,雨里鸡鸣画晚霞。早晚炊烟起,静夜听池蛙。一杯酒,半壶茶。渔杆独钓斜阳里,闲来无事剔灯纱。

品茶:品的是茶,静的是心,

悟的是人生,涤的是灵魂。

读书:看的不是烟,而是自己的心境。

听雨: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

淡名,淡利,无争,无夺。

赏花:一切自然,一切脱俗,

一切入幽美邈远的意境去。

寻一方庭院,心静只因心在禅间,雨水哗哗落下,读一本闲书,观叶绽的曼妙,听花开的声音。

时间从来不回答,生命从来不喧哗。一杯茶,一辈茶,茶从来不说话,宁静至此升华。

暂且作个清闲客,静观流水送飞花。

富贵浮名草上霜,须知真谛在烟霞。

奉茶、敬茶,是一种温度

为人奉茶,代表的是一种人文关怀。

旧时,交通建设迟缓,商店并不普及,人们会准备满满一壶茶,并贴上写着“奉茶”的红纸,放在路旁或树下,再备上几个杯子,供行人饮用。

现今,奉茶指的是向特定对象敬茶,表达一种尊重和敬意。

多少人,可以将汹涌不安的岁月,喝到水静无波。多少人可以将浑浊纷纭的世象,喝到纯净清朗。

最好的心境,不是避开车水马龙,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尘世纷扰,总是会让人倦了,找一个清闲的午后,远离喧嚣,一杯茶,一本书,便是一段静谧的光阴。

茶,可以品尝人生百味;书可以找回心灵的皈依。轻拥一米阳光入怀,和着书香,任流淌的心事,在季节中浅漾,生命就在这悠然的时光中婉约成一朵花。

一杯清莹透碧的绿茶,适合在每一个云起月落的晨昏,端坐于优雅舒缓的音乐中,慢慢细品。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幽居,浅斟慢品,视尘世浮华如水雾,缭绕飘散。低调生活,是一种无限的优雅。

3.屈原问渡

这首作品被大量收录于明代的琴谱,以及少量的宋代琴谱中。作品根据屈原被放逐后,怀才不遇而问渡投江为原型而作。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战国编钟,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唐代陆羽《茶经》中关于煮水的记载,大意是:“一沸鱼目有声,二沸涌泉连珠,三沸腾波鼓浪。”

?当有鱼目大小气泡,并有细微响声时,称为“第一沸”,适合冲泡细嫩的绿茶。

?容器边缘有串珠般气泡接连不断涌出时,则是“第二沸”,可以冲泡红茶、白茶和青茶。

?当水开始从中心向四周翻滚时,便是“第三沸”了,适合冲泡普洱茶和黑茶。

注意:如果煮的太久,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则水的活性降低,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水“煮老了,对茶汤的影响也不好。所以“第三沸”过后,就不要继续煮水了。

泡茶不只需要优质水的那份甘甜的滋润,还需要在选茶和水温等多个方面加以把握,并注重泡茶细节,才是“泡一杯好茶”的必经之路。

80℃-85℃的热水冲泡,才是至味。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无味,而饮后感太和之气弥漫齿额之间。

▲沁人心脾的茶汤,清澈、明亮见底

心头镜,慢慢磨,学问功夫细细做。谁信世间炒作客,飞蛾扑火自投锅。抱元守一,不温不火,躁什么?

4.大武

宋心馨、郑瑀演奏《大武》

周初时六代之乐《大武》根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相传作于武王灭商的那一年,以歌颂周武王伐纣为主题,全曲共六段,从待命出发→激烈战斗→打败商纣→征服南方小国→胜利统一而结束。乐曲配以舞蹈,有群舞、双人舞、独舞,甚至可以说是一部舞剧了。当然就像前文说的那样,此版本是作曲家陈哲取材所作,并不是原版。

夏金瓯、李根演奏《大武》

喝茶能够修身养性,调养生息,去医院的次数慢慢变少了。

Acupofteaaday,keepthedoctoraway!(小病能自愈,大病不缠身)

喝茶的动作很美。闲庭信步,落英缤纷,摆上一席茶席,煮上一壶好水。

好茶,好水,好心事,缓缓抬起的茶壶,细细流下的茶汤,慢慢品下的茶味,举手投足皆优雅。

喝茶,可雅可俗,但不管怎么喝,还是觉得甚妙,因为喝茶的时候,茶是美的,喝茶的人也是美的。

世间有太多的儿女情长,这或许就是人之为人的妙趣。

我们期待着花朵的开放,却也会看到它不得不枯萎的现实,越是美丽,越是痛惜,韶光便成了岁月。

漫长岁月里,能有一杯热茶在侧,已是确幸。在呷一口茶的温柔里,愿君余生静好。

喝茶惯了也就行随心性了,开始也许还有些附庸风雅,但是慢慢由“喝”到“品”,逐渐喝得出茶的苦涩,“嗅”得出茶的清香,终至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

那么今夜,满月凌空之时,泡一壶好茶慰藉自己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