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与第五节可以合在一起讲。这两部分可以算是全诗的结尾。经过千辛万苦的找寻无果后,湘夫人又该怎么办呢?她生气、抱怨、责备后又怎样呢?这两节为这些问题做了一个交代。
第四节《平息》
鼂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第五节《释然》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鼂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鼂”同“朝”,清晨的意思。“骋骛”本意是骑马驰骋,在这里比喻船在水中行驶迅疾。“弭节”是停留、歇息的意思。湘夫人回顾这一整天的寻找,早上从江边出发,晚上回到北渚歇息,辛苦一天,却劳而无获。“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鸟儿歇息在屋檐之下,水流潺潺绕着祭坛。可见湘夫人的生活环境还是相当好的。
身体歇息了,那躁动不安的心呢?是否也平静了呢?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玦是一种玉器,环形但有一缺口。比如著名的“玉猪龙”就是一块玉玦。说到“玦”字很有意思。“玦”通“决”,所以古人常常用玉玦来作为决断、决绝的象征。还记得《史记》里鸿门宴里的一段记载吗?“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范增举玉玦,就是在提示项羽要下定决心,要有决断力,要当机立断杀死刘邦以绝后患。
除了“玦”外,玉还有“璧、瑗、环”几种形状。每一种都是有其特殊寓意的。《荀子·大略》上说“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我觉得古人其实挺浪漫,挺含蓄的。比如,与人分别时会折柳相送。为什么要折柳呢?因为“柳”音同“留”,意思是恋恋不舍,期待留下。你看古人的这些表达方式好精妙。而我们现代人与之相比则要粗糙的多,也越来越不讲究什么含蓄隽永意味深长。如果等人不来,立刻马上一个电话就追过去。即使送别友人,也可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