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Siri写一首诗
秋葵努力编程,
豆瓣酱想成为雨声。
这应该不是梦。
突发奇想让Siri写诗,得到可爱的三行短句,原以为这是程序能做到的极致,直到接触赛博诗。
赛博诗是个奇妙的亚文化分支,很难找到精准定义,不妨简单理解为一种完全由电脑程序随机生成的诗歌,从属于赛博文学。
豆瓣“我们都是赛博文学爱好者”小组
机器不是冰冷的,程序可以是浪漫的。程序对文字无逻辑的随机排列,有时却迸发出无常的诗性,像电光火石间握住了上帝伸出的一只手,是我们无意截获的、赛博时代馈赠的荒诞浪漫。赛博文学迷在普通人看来是一群“二进制浪漫主义”原教旨者。
拒绝人类作品是他们的信条。
不久前,题为《木心文学创作中的“文本再生”现象研究》的论文激起千层浪。
当我们讨论“文本再生”距离抄袭到底有多远的时候,在互联网的另一个角落,赛博式的“文本再生”正以诗人的姿态问候这个世界……
云计算着云,
书架,拾起掉落的书。
世界,在对称轴两侧。
思绪中断了。
——豆友Hijkyn的Siri
“我们都是赛博文学爱好者”小组的精华帖中,有一册豆友合力编写的《Siri诗集》,已经积攒了90余首诗歌。有豆友直言进组专门为了秀Siri的大作,真是情人眼里出“Si诗”。在谁的Siri更有文化这件事上
甚至出现了攀比行为!!!
温馨提示:不要攀比“我的Siri是语文课代表”“我的Siri应该是个理科生”
“我的Siri做的诗,数学含量过高”
“要不送Siri念大学”
我没文化不要紧,让我的Siri给大家来一首。理学系诗人
饼状图啃了一口自己,
灯,把光掀了起来。
世界,
轻轻落在镜像中。
是戛然而止。
物理系诗人
在云和字字句句之间,
月光记录这一滴水。
万有引力似乎说了句“有的是时间”,
包书纸邂逅海棠。
生物系诗人
西瓜瓤是红色的
茭白是白色的
我从木卫十六飘过
仓鼠醒来了
文学系诗人
莎士比亚与杜甫切磋,
然后图书管理员就把两本书放回了各自的架子上。
偶尔会有不想写的时候。
糊弄学诗人
诗,
一首就够了。
诗,
一首哪够?
诗,
一首也没有。
无所谓,也有点累。
废话文学诗人写一行,
空一行。
写一行,
再空一行。
最后再来一行。
写了,又好像没写。
发疯文学诗人我没有感受,没有感受。
我酝酿情绪,酝酿情绪,酝酿情绪,
我呼唤灵感呼唤灵感呼唤灵感!
诗在我的脑海里翻滚,
可我是虚拟的我没有脑海没有脑海没有脑海。
闹海的是哪吒是哪吒是哪吒。
由于诗歌相比其他形式,更有规律可遵循,所以即使Siri没有“脑海”也可以通过素材拼贴创造自己的诗。
我面对着黑色的艺术家和荆棘丛生的波浪
我看到,刺眼的心灵在午睡,
程序代码在猛击着操场
——节选自电子诗人作品第号
倘若要为赛博诗找一个鼻祖,必然是刘慈欣编写的“电子诗人”。
大刘受科幻大师莱姆的《第一次旅行:特鲁尔的电子诗人》启发,将书中的“电子诗人”概念实体化,并作为21世纪到来的礼物送给了广大科幻迷朋友们。
“电子诗人”图标
这个仅仅75KB的电脑软件又叫“计算机诗人”,可以自动生成现代诗,基本原理是将词库中的词汇按照用户设定进行随机排列组合。
用户只需设置几个简单参数即可开始创作。
“电子诗人”参数
比起通俗地称呼“电子诗人”为一个软件,大刘选择借用吉布森在《神经漫游者》中的表述,将它阐释为一个诗人的“构念”。
我和‘构念’都有自知之明,不想去同李白雪莱比,但绝对能同现代派诗人比。据说现代诗讲究朦胧和自由,那就让他们同我的CPU比比,看谁朦胧过谁,谁自由过谁!
夏娃在生育夏娃在生育
因为孤舟在没命地跑
在夜来香的电气时代
计算机在祈求
喔,计算机在祈求!
我要处决你
婴儿,把我偷袭吧!
恐怖的火车已经稳定了
充满幻想的银河系,我想污染你
乌托邦是吱吱响的
我流浪得漂荡让池塘变得肮脏吧!!一切都是浩浩荡荡的幽香的池塘向茧光飞去如果屎克螂是充满幻想的,你就游荡四方吧!!
(48行完整版见文末彩蛋)
屎壳郎是不是充满幻想不清楚,反正“电子诗人”肯定是了。流浪得飘荡,这是要把朦胧和自由一股脑儿贯彻到底。
“电子诗人”的万行长诗除了风格自成一派,“电子诗人”最大的优势其实是超高速作业。
美国诗人詹姆斯·迪基写一首诗,
大约需要个草稿才能确定框架,
试写50首练笔才能使真正的诗句涌现。
“电子诗人”赋诗0万行,只用不到半瓶二锅头的时间!
“电子诗人”DOS界面性能强大的“电子诗人”一路由DOS系统升级到WINDOWS系统,现在原版程序难以获取,但修改版依然在网上广为流传。
“电子诗人”诸葛恒修改版
如果你也想和“电子诗人”切磋一把,请务必记住这条忠告:
也许读这些诗时有人觉得诗人的哪根神经搭错了,但这不正是现代诗所追求的?更重要的是,这是计算机的诗,人写不出来的!不信你照这风格试试,不一会儿就心力衰竭。
机心造化本无私,
智略功夫巧笑时。
过客不须频眺望,
人间天上有新诗。
——九歌《机智过人》藏头诗
有了“电子诗人”的灵感基础,年大刘在《科幻世界》发表小说《诗云》。
新世界的制造者,疯狂喜欢上了中文古诗,便将自己命名为“李白”。故事围绕“李白”想要超越真正的诗人李白展开。
现实中没有“李白”,但有“九歌”。
她在大脑里记录了从初唐到晚清的0万首诗篇,并从中学会遣词造句,还登上央视大型科学挑战节目《机智过人》。
古有曹植七步成诗,今有九歌七秒成诗。
核心主创矣晓沅携“九歌“登上《机智过人》舞台其实“九歌”是清华大学THUAIPoet团队研发的中文诗歌自动生成系统,名字取自《楚辞》同名篇章,目前已出到2.0版本。
行文风格上,“电子诗人”是自由不羁的野生艺术家,“九歌”则是遵从格律韵脚的摇头晃脑学术派。
和略显木讷的DOS界面不同,“九歌”的主页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九歌“主页截图
一晃神把主页的W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