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黄宾虹的考证,美国学者Muller在其一九八一年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将此本归入赵衷名下,并考证出该画家活动的时间为十四世纪早期。杨仁恺先生作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的成员,在一九八三年的笔记中记录了此图,认为图是明人伪作而刘堪跋真,且此图曾为梁章钜、李尧栋递藏。
浙博本第一段图绘右上角“希世之珍”印
此外他的笔记中提到谢稚柳认为此图为元画而刘九庵认为赵跋为真的观点;而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一九九四年出版的第十一本中,此本被归为元作。二○○五年日本学者古原宏伸在《李公麟〈九歌图〉》一文里所列藏地不明的赵衷《九歌图》即为此本。
C组Ⅰ类大都会乙本《少司命》局部
二○一四年,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编的《元画全集》第三卷第三册将此本列为元代佚名画家所绘;赵幼强先生在书中此本的图版说明中,认为其所画依次为《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
《三才图会》左佥都御史杨公像
二○一七年,肖燕翼先生在《宋元四本〈九歌图〉合考(上)》一文中指出此本存在错装问题,认为现在的第一段与第五段相互错装,所以第一段图绘内容是《少司命》而第五段所绘为《云中君》,与赵幼强先生对图绘内容的判定不同。中国美术学院李鹏博士在学位论文《图像、书辞、观念—〈九歌图〉研究》中专门设节讨论浙博本,认为此本赵、刘二跋真,画非赵衷所做,且考证出赵衷《九歌图》原貌当与黑龙江博物馆所藏有景旸题首的《九歌图》面貌相仿。
A组Ⅱ类南大本《湘君》
通过比对现有的宋元《九歌图》图本资料可以发现,这一时期《九歌图》的格局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C组Ⅰ类上海博物馆本、吉林省博物馆本《楚屈原像》
一种是事无巨细地描摹天神地祇活动、人间人物活动并辅以景物描绘,完整表现故事情节的;
金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局部
另一种则是情节简省、背景简单,突出表现神灵仙鬼形象或其出行行列的。历代文人学者均将李公麟的《九歌图》大致分为这二种
B组故宫本《国殇》
明张丑形容前者『不止人物擅场,而布景用笔尤为古雅,前后山水、树石、舟车、屋宇、龙马、鸟兽、什物、器具无不种种绝伦』;姜亮夫称前者『有山水树石屋宇等景界』,而后者『止描鬼神之像,而无景界』;
吴炳本《定武兰亭序》“希世之珍”印迹两枚
薛永年将此二种《九歌图》界定为『有景本』与『无景本』;然而李公麟的《九歌图》真迹早已不存,所以或正如黄朋所说,可能是李公麟的这两种不同创制,使后世《九歌图》呈现出了『不着背景和山水树石完备』两种面貌。
《三才图会》后唐庄宗像
但事实上,这两类《九歌图》并非单纯是有无景界的差别。为更明确这两类《九歌图》的特征,笔者姑且将之分别概括为突出情节本和突出主体本。
A组Ⅰ类浙博本《少司命》
另外李鹏博士在研究中按照绘画的表现性将宋元《九歌图》分为有景本、无景本以及兼有两类图式特点而偏向无景本者,不过单就神仙人物图式而言,两类的分法更方便梳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