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九歌 >> 九歌名言 >> 九歌国殇

九歌国殇

《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全诗生动地描写了战况的激烈和将士们奋勇争先的气概,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屈原的思想始终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所写的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九歌·国殇》与《九歌》中其他乐歌风格不太相同,国殇一曲一改浪漫主义的人神恋情,而是写实表现了战争的残酷,表达出楚人的尚武之心,因而写尽了凛然亢直的阳刚之美。

原文

操吴戈兮被(pī)犀(xī)甲,车错毂(gǔ)兮短兵接。

旌(jīng)蔽日兮敌若云,矢(shǐ)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援玉枹(fú)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释译

凌:侵犯。躐:践踏。行:行列。

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

枹:同“桴”,

反:通“返”。

战士手持吴戈身披犀甲,战车交错刀剑相接敌我厮杀。旌旗遮天蔽日敌众如云,飞箭纷坠战士奋勇争先。敌军侵犯把我们阵地践踏,左骖马死去右骖马也受刀伤,兵车两轮深陷泥土绊住了四马。主帅举起鼓槌猛击战鼓,只杀得天昏地暗神灵震怒,厮杀中战士们全都死去,旷野上丢弃下他们的尸骨。出征以后就不曾打算生还,走向迷漫平原路途多么遥远。佩长剑挟强弓争战沙场,身首异处依然壮心不改勇气不减。真正勇敢顽强而又英武的将士,始终刚强坚毅不可侵犯。人虽死灵魂依然存在,您的灵魂也是鬼中雄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