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在欧美国家的发展与传播

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m/
英国汉学家翟理思年来到中国任驻华外交官员,前后历时二十多年。年,翟理思自费印刷了《古文选珍》一书,次年该书在上海正式出版,书中选译了《卜居》、《渔父》和《九歌山鬼》等篇章。年,在前面两种译文集基础上合辑和修订为第二版《古文选珍》,分两卷:散文卷和诗歌卷。两卷中都包含相关“楚辞”篇目,在原有篇目基础上增译了《国荡》和《礼魂》等。此外,翟氏在其中国儒家文化研究著作《儒家学派及其反对派》(年伦敦、纽约出版)中选英译《东皇太一》、《云中君》和《国荡》三首。理雅各是英国汉学家中另一个有名的中国文学典籍翻译家,他的“楚辞”译本在西方汉学界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理雅各撰写的《离骚及其作者》一文发表于年《皇家亚洲学会杂志》第27卷上,其中选译了《楚辞》中的《离骚》、《国荡》和《礼魂》等篇目,并参考王逸的《楚辞章句》对屈原进行了非常细致地介绍,相关条目的注解也非常详实。英国著名汉学家韦利(英国)是位一生从未到过中国的“中国通”,精通汉文、满文、梵文等多门外语,专门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成就卓著。其代表作《汉诗首》是第一部在西方世界公开出版的汉诗英译集,年由伦敦康斯特布尔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年,又出版了《中国诗增译》一书,全书共选译了68首中国古诗,其中选译了屈原的《大招》。但韦利研究“楚辞”方面最突出的成就则是年出版的研究性译著《九歌——中国古代巫文化研究》,这也是西方汉学界第一次对《九歌》作整体性译介。年,牛津出版了英国学者霍克斯的译文,译文的题目是《楚辞——南方的歌》,这本书包括屈原、宋玉、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作品,这本书在国外汉学界影响很大。英国汉学家霍克斯年至年间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一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霍氏归国之后开始研究《楚辞》,并从《楚辞》的作者和著作时期考证的角度撰写其博士论文。年,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霍克斯发表了第一个西文《楚辞》全译本。年,英国驻华公使官员庄延龄(EdwardParker)翻译《离骚》全文,在伦敦首次出版了《楚辞》英文译本。英国汉学家朗西洛特A克莱默宾年在伦敦出版中国古诗选译集《玉琵琶》,集中选译了《离骚》。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诗选》:翟理思与韦利合译。其中选译了《国荡》和《礼魂》两诗。年,班恩翻译了《离骚》,他的译文收入《白驹集》内。年,英籍汉学家唐安石神父(JohnTurner)在香港出版《汉诗金库》一书,其中选译了《九歌山鬼》。美国学者史内德写了《楚国的狂人》,该书年于伯克力和伦敦出版。美国汉学家和翻译家华兹生(BurtonWatson)也曾翻译过《离骚》和包括《云中君》、《河伯》、《山鬼》、《国荡》等在内的《九歌》部分篇目,收录在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哥伦比亚中国古诗集》中。美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曾翻译《离骚》、《渔父》;美国学者杰拉约翰逊也曾用英文翻译过《离骚》。匈牙利学者托凯写了《中国悲歌的起源》一书,此书年由布达佩斯科学院出版,后来作者把它译成法文,日本学者又根据法文本译成日文,分别于年、年在法国、日本出版。匈牙利学者杜克义和诗人吴洛士合译的《屈原诗选》年出版,选集收有《九歌》、《招魂》、《天问》、《离骚》、《卜居》、《渔父》等译文。杜克义于年撰写《屈原和他的时代:论中国哀诗的产生》,由匈牙利科学院出版。比较而言,《楚辞》在欧美世界的译介、接受和传播相较《诗经》、唐诗宋词或其他文学文体,在数量和规模上要差得多,这与“楚辞”本身的文体风格、创作手法、独特而深奥的主题等有很大的关系。《楚辞》在西方欧美世界的译介、研究和传播远远比不上其在日本、韩国、越南和苏联(及至后来的俄罗斯)等国家的接受和传播,但西方汉学界对楚辞的传播和研究具有学术传统悠久深厚,学界研究深入,研究方法和视角多样且独特,研究面宽等特点。相较西方学者在“楚辞”西译和异域传播方面所作的努力和贡献,国内在“楚辞”向外推介方面做得很不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