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之屈原千年自有遗文在,光焰长如日月新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忠心爱国之士层出不穷。尽管时局混乱不堪,君主昏庸,他们仍愿为了世间百姓身死而荣。今天笔者就来介绍一位读者们都认识乃至于熟知的人物。他不仅在政坛上多有建树,在文坛上更是影响深远。他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中国文坛的升华,更是爱国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明确表达。细细想来,还有个节日与他相关呢。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字灵均,既是诗人又是政治家。因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算得上半个贵族,所以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深受楚怀王信任,位高权重。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到楚国贵族排挤诽谤,被流放到偏远贫寒之地。楚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汩罗江,以身殉国。卓越功绩众所周知,屈原不仅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政治家。在他当位时期,曾多实行利于民生的的政策。军事:奖励耕战。这是一条针对农民和军工的制定出的政策。其一,奖励耕作。鼓励农民多种植,以利于粮草的供应;其二,奖励征战。鼓励匠师和军工士兵,加强军事装备。举贤能,禁朋党。楚国朝政的朋党势力昌盛,贵胄世家的联合,使权力分散。举贤能,是为了让真正有贤能的人充斥楚国的朝廷,强大国力;禁朋党,是为了让错综复杂的贵族势力得到削弱与限制,清理朝政。明赏罚,移风易俗。明赏罚是变法的准备,对于将士的行为多加约束。在加强法律的强制约束力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减少军队中世家贵胄的势力,从而达到严明军纪的目的。同时为了减少不正之风、鬼魅谗言的盛行,利用明文法律来抵挡巧言善辩的老世族投机取巧,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文学:楚辞,也作“骚体”。屈原不仅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寄予到现实存在的事物当中,更是假借神话传说表述自己的感情。《楚辞》通篇文段工整,词句优美。在富含地方特色的同时,又有着大众所能共能理解的绮丽,辞藻华丽又浪漫。骚体的出现,不仅仅影响同时代的诗人,更是开辟了中国浪漫主义的诗篇,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离骚》《天问》《九歌》《离骚》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他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可说是自己的整个生命,尽数倾入此篇,其中多数皆属珍品。《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学术造诣和历史观及自然观。《九歌》是屈原在楚国祀神的乐曲之上加以修改而成。整篇作品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屈原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诗歌从此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同时,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清黄应谌《屈原卜居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