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由山东大学袁世硕教授、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主编的马工程重点教材。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形貌,为中文专业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提供了系统的、富有价值的依据。教材在时间上跨越了上古神话、先秦时代到近代五四运动时期,思接千载;地域上囊括了中国历史境内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文学历史,视通万里。本教材可供中文专业学生教学使用,也可供古代文学爱好者阅读欣赏。
目录
总绪论
一节文学史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二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
三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一节生生不息:文学的起源
二节从神到人: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
招三节开源奠基:先秦文学的特点和地位
一章上古神话
一节神话的产生、流传和保存
二节神话形象和故事
三节上古神话的精神、艺术及影响
二章股商西周的书面散文
一节甲骨文和铜器铭文
二节《周易》中的“卦爻辞”
三节(尚书》中的殷周之文
三章〈诗经)
一节《诗经》的结集与流传
二节《诗经》的内容和情感
三节《诗经》的艺术特征
四节《诗经》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四章《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
一节《左传》
二节国语》及《琐语》《穆天子传》(晏子春秋》
三节《战国策》
五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予散文
一节《老子》《孙子》《论语》《墨子》
二节《孟子》
三节《庄子》
四节《荀子》《韩非子》
六章屈原与楚辞赋
一节屈原的创作与楚辞的产生。
二节《九歌》《招魂》《天问》
三节《离骚》
四节《九章》及其他
五节屈原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六节宋玉辞赋
阅读文献.
二编秦汉文学
一节秦汉时期的文学生态
二节作家群体及作家心态
三节经学对汉代作家及其创作的影响
四节秦汉文学的特征与嬗变过
一章秦与西汉散文
一节秦代散文
二节西汉前期的散文
三节西汉中期的散文
四节西汉后期的散文
二章西汉辞赋
一节西汉辞赋的兴起与轨迹
二节贾谊《吊屈原赋》及骚体赋创作
三节枚乘的《七发》
四节汉武帝时期的赋
五节司马相如与《子虚赋》《上林赋》
六节其他辞赋创作与游猎赋的承
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一节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创作
二节《史记》的思想内涵与“实录”精神三节《史记》的艺术成就
四节《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四章东汉辞赋
一节东汉散体赋的沿袭与京都赋主题二节班固的辞赋观及其辞赋创
三节张衡的京都赋与新抒情赋
四节东汉其他辞赋
五章《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
一节《汉书》的成书及其体例
二节《汉书》人物传记的思想内涵
三节《汉书》的文学价值及影响四节东汉其他史传散文
五节东汉论说散
六章汉代乐府语
一节乐府与乐府诗
二节汉乐府诗的情怀表达
三节汉乐府诗的叙事方法
四节汉乐府继承的诗歌传统及其影响
七章汉代文人诗
一节楚声与西汉文人诗
二节五言诗的形成与东汉文人
三节《古诗十九首》
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节文学的自觉与独立时期
二节制度、政权、学术、士风与文学写作
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与影响
一章三国文学
一节曹氏父子与建安
二节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
三节吴、蜀文学
二章两晋文学
一节张华、傅玄与晋初之
二节陆机、潘岳、张协与太康文学
四节东晋文
三章陶渊明
一节陶渊明的生平、思想与文学写作
二节陶渊明的诗
三节陶渊明的
四章南朝文学
一-节谢灵运与山水语
二节鲍照与大明、泰始年间文学风貌.
三节谢眺与“永明体”
四节梁天监、普通年间文学
五节萧纲与宫体
六节南朝的骈俪文风
七节《文选》与《玉台新咏》
五章北朝文学
一节北朝文学的草创期
二节北朝文学的发展与兴盛
三节北朝文学的特征与成就
四节庾信和南北朝文风的融合
五节南北朝乐府诗
六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产生及类型
二节《搜神记》与志怪小说
三节《世说新语》与志人小说
阅读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