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清华教授孙茂松第三代人工智能要处理

来源:澎湃新闻

本文约字,建议阅读10分钟。

孙教授与你分享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困境与解决方法。

正如人类会综合利用视觉、听觉、触觉、语言等信息,让人工智能(AI)从多角度、多模态、多学科学习自然语言也是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目标与任务。

年7月1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第八个研究中心: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人文计算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校本部FIT楼举行成立仪式。中心主任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孙茂松教授担任。

7月3日,记者走进清华园,与孙茂松教授聊了聊这个名字格外长的中心成立的背景、担负的使命、以及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困境与解决方法。

孙茂松教授接受记者采访

AI诗人、人工智能辅助法官与未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语言是人类智能的重要标志,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毋庸置疑,自然语言处理,通俗地解释就是“让计算机学习人类语言”。清华大学新设立的中心旨在通过加强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及其与人文社科学科的交叉合作,建立更强大的机器用知识库,进而提升人工智能对语言的学习和处理的能力。

孙茂松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同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有两个主要的桥梁,一个是狭义的数据,比如说金融市场上的数据,可根据数据来预测市场行为;另一个就是语言文字形成的文本,比如新闻、消息、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反映观点和情绪的各种“短信息”等等。

基于人类语言文字这一桥梁,自年底起,他指导一个最初以两位本科生为主体的课题小组,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的方法,让机器对全部古代诗歌进行“阅读”并“理解”,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会作诗的AI——“九歌”,使人工智能“跨界”到了文学创作领域。由于公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