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录音:王淑静
剪辑、混音:赵子瑜
音频文字校对:郭贞
音频监制:何海洋
音频总监制:李罕
楚江怀古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赏析
唐宣宗初年,诗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被贬为龙阳尉,自江北来江南,行于洞庭湖畔,触景生情,追慕先贤,感伤身世,而写下了《楚江怀古》五律三章,这是 首。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
秋风遥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意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深曲微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斯时斯地,入耳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照眼的是江上飘流的木兰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诗人泛游在湘江之上,对景怀人,屈原的歌声仿佛在叩击他的心弦。
颔联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点出人来,“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这是晚唐诗中的名句,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气象清远,婉而不露,让人思而得之。
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字犹见凝练;“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这一联承上发展而来,是山水分设的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
尾联才写出“怀古”的主旨,以悲愁作结。“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点明题目中的怀古,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让人寻绎不尽。?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迸。马戴的这首诗,可说是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花。
稿件交流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