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曲创作家刘庭信,原名刘庭玉,家中排行第五,益都人氏,益都所属即是现在的山东。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说的就是刘庭信这样的人物,他身材长的又长又黑,时人都习惯称呼他“黑刘五”,可以想象他黑到什么程度了!这样的一个人,旁人第一印象就会认为他是一介武夫、粗人,然而他却心思细腻,每天喜欢写诗填词,尤其擅长写闺情、闺怨体裁的诗词曲。
根据《录鬼薄》记载,说他风流蕴藉,超出伦辈,风晨月夕,惟以填词为事,信口成句,能道人所不能道者。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欣赏他的一首相思曲《水仙子相思》。
原文
[双调水仙子]
《相思》
秋风飒飒撼苍梧,秋雨潇潇响翠竹,秋云黯黯迷烟树。三般儿一样苦,苦的人魂魄全无。云结就心间愁闷,雨少似眼中泪珠,风做了口内长吁!
欣赏解读
屈原在《九歌少司命》中有这样的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如果将其稍加修改,改为“苦莫苦兮长相思”,大概也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的。
正因为此,古往今来,描写相思之苦的,真可谓名手如林,佳作如云。如果要别具一格,超出前辈,也确实就难乎其难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刘庭信的这一首小令,却用人人司空见惯的意象,朴拙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相思,通篇不见一个相思的字眼,然而相思的深情、苦情却却贯穿于整首小令的始终。
开篇,作者就用一个连续的“鼎足对”,写出了三种令人凄凉销魂的苦况,即:秋风飒飒撼苍梧,秋雨潇潇响翠竹,秋云黯黯迷烟树。秋风撼秋梧,秋雨淋秋竹,秋云迷秋树,真可谓弥漫秋心;而秋心合一,得一“愁”字,怎么能够能不愁呢?
秋风、秋梧、秋雨、秋竹、秋云、秋树,这些特殊的文学意象紧密集结在一起,把人的心境的痛苦、愁惨、落寞与悲凉情绪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就自然地引出了“三般儿一样苦,苦的人魂魄全无”这两句话。
最后三句,又是个“鼎足对”,把自然界的三种苦况与人的三种苦情相对接比较起来:云结就心间愁闷,雨少似眼中泪珠,风做了口内长吁!以客体比主体,以有形写无形,恰切自然而又生动形象。
整篇小令,语言平实,委婉含蓄诉衷肠;风格清新,如行云流水。一头一尾均用“鼎足对”,开得漂亮,收得有力,结构显得严谨平稳。吴梅《顾曲塵谈谈曲》在论及包括整首小令在内的刘庭信的两支《水仙子》曲作时,称其“细腻流丽,亦不愧小山、东离也”,应该说是很为妥帖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