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桂花已开,有关桂花的诗句你记得

桂花主要开放于9月至10月上旬,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也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经过长期栽植、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产生了许多栽培品种。就花色而言,有金桂、银桂、丹桂;以叶型而言,又有柳叶桂、金扇桂、滴水黄、葵花叶、柴柄黄之分;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佳之分等。桂花桂花除了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桂花的花具有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的功效;果实有暖胃,平肝,散寒之效;根有祛风湿,散寒之能。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汉代时,桂花酒就是人们用来敬神祭祖的佳品。桂花茶还有养颜美容、舒缓喉咙的好处,可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苇麻疹、胃寒胃疼、口臭、视觉不明。桂花茶因此很早以前,典籍之中便对桂树进行了记载。先秦典籍《山海经》中描述招摇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又提到“桂林八树,在贲隅东。”《吕氏春秋》也写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西汉《淮南子》说:“月中有桂树。”魏晋时期,《虞喜安天论》中说:“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自此,桂树不再是一种普通的树,而成了仙树。桂花树到了唐代,桂树也不再只是月亮的一种代称,而是与其他人物联系在了一起。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说:“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就这样,“吴刚伐桂”的故事诞生了。桂魄,即月亮当然,除了这些典籍的记载,古代的文人也创造了不少诗篇。屈原在《九歌·东皇太一》中写道: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是指用最好的祭品来敬事天神,蕙、兰、桂、椒,是屈原诗歌中常用的香草,具有高洁的象征意义。王逸《楚辞章句》注:“桂酒,切桂置酒中也。椒浆,以椒置浆中也。言己供待弥敬,以蕙草蒸肴,芳兰为籍,进桂酒椒浆,以备五味也。”桂花酒唐代王维也用《鸟鸣涧》来表达自己的高雅情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静”字为一篇之旨趣,一切都围绕“静”字而存在。“桂花落”三字,使一瞬间的飘然而下,放慢了、扩大了,使之成为了具有动感的永恒。人闲桂花落易安居士也用《鹧鸪天·桂花》来通过为桂花鸣不平,来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中“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在二十多年后还会想起与好友吴江赏桂之往事: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五中以:“以性灵语咏物,以沉着之笔达出,斯为无上上乘”来称赞这首词将咏物与性灵融为一体,即性灵即咏物,又自己淡化到不露痕迹的地步。桂花以上这些,就是跟桂花有关的诗词,不知道你还记得几个?你还知道哪些呢?#创作者赋能学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