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楚辞》之美炫彩三峡之夜大型光影《楚辞》艺术再现,让观众读懂屈原。28日晚8点,大型光影演艺《楚骚秀·九歌大典》在秭归县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震撼首演。这是创新科技和历史文化的完美融合,穿过追光、激光、彩灯,亭台楼阁在夜色中被点亮,更加焕发出“不夜”之魅,在现代与古老的交相辉映中,游客仿佛经历一场穿越之旅,共赴巴楚文化的视听盛筵。首场《楚骚秀》的内容以《九歌》为蓝本打造。秭归是屈原的故乡,打造专属秭归的文化IP,离不开对屈原文化的挖掘运用。《九歌》是屈原诗作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内容丰富,表意鲜明,因此景区创作出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九歌大典》。后期景区还将陆续推出《橘颂》《天问》《思美人》《渔父》等光影秀系列,全方位展示屈原的作品,打造秭归旅游独特的内容IP。夜幕之下,置身屈原广场,观众可以看到屈原祠的山体、建筑群、广场及周围的景物都成了演艺的大舞台。“流体雕塑”表演丝丝入扣,在山门、墙面、屋顶上浮动变幻,《九歌》作品中神与人的唯美呈现,水芭蕾与魔幻光影幻化互动,观众置身舞台之中,成为表演的一部分,传统舞台边界消失了,独特的“场”与“境”呼之欲出。“《楚骚秀》是以屈原祠古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为巨幕,在静态建筑上动态演艺《楚辞》,艺术地再现《楚辞》,实现了“辞”与“祠”的完美交融,让古诗词与古建筑都活起来。”《楚辞》作为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诗歌长河里最璀璨的明珠,但由于历史久远,地域差异,读起来不免晦涩难懂,在广泛推崇与喜爱的同时,有“曲高和寡”的无奈。光影演艺《楚骚秀》通过场景、故事的演绎和各类新技术的运用,从内容上尝试将观众心境与剧中情景、环境相衔接,践行一种新的游览体验关系。迷蒙的夜色里,在落英缤纷的花树下抚琴的仙女灵气十足,比真人的演绎更具魅力。与传统演艺不同,这场光影演艺摒弃了演职人员的参与,打破了时空和人员限制,演出更灵活、更新颖。“放眼未来,旅游演艺既往那种大容量、大制作、重投入、重运营模式将难以为继,小内容、高频次、场境化、轻运营的旅游演艺3.0时代正在到来,《九歌大典》正是‘3.0版’的首部力作。今年是屈原祠建祠年,也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屈原作品“天问”之年。秭归抓住机遇推动旅游在更高水平上恢复与振兴,“楚骚秀”解锁了旅游夜经济的新玩法,成为秭归文化旅游发展新的尝试。今年5月以来,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依托三峡大坝夜景,按照最美三峡之夜的思路,加速夜产品开发提升,深受游客青睐。随着《九歌大典》的推出,吹江风、赏江景、看大秀、享夜宴,将成为夜游景区的显著特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