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说端午最初纪念这位帝王,屈原

今天端午节,跟大家说说这个节日的由来。

众所周知,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屈原,名平,皇族子孙。生于约公元前年,楚王赐名灵均,官号三闾大夫,主管皇族子孙家务事。初为谏官,博闻强记,善谈擅辞,治国手腕高。对内商定军国大事,对外接待各国诸宾,是楚怀王最重要的亲信。

怀王要立宪令,交由屈原起草,大臣靳尚心生嫉妒,设法偷屈原宪令草稿。屈原稿未定,不示。靳尚抢而不得,遂在怀王面前说屈原坏话,说得又通俗又高明:屈原每写一条,就说“除我之外,谁写得出?”怀王闻言不悦,疏远屈原。屈原既恨靳尚谗言,又恨怀王糊涂,遂写《离骚》。三百七十多句,包罗万象,香草美人,气度雍雍。

屈原被逐,行吟江畔,渔父劝他随波逐流,他说: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洗头必须戴新帽,洗澡就要穿新衣,如果没有新衣帽,宁愿跳河喂蛟鱼,不愿遭受蚊虫戏。说罢吟诵《怀沙》诗,抱石自沉汨罗江。

屈原去世的日子为公元前年五月初五,地处湖南岳阳县,司马迁曾到汨罗江追悼。楚人同情屈原,怕他喂了蛟鱼,就用竹筒装米投河祭奠。过了年,即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屈原给一个名叫屈回的人托梦,说人们祭奠他的米饭都被蛟龙抢走了。大家再要祭奠他,就用粽叶和五色绳把米饭捆住,蛟龙畏惧五色绳,也就不敢抢了。大家依屈回所言而为,遂有后世的吃粽子。

其实早在屈原之前,楚人就过上了端午节,也吃上了粽子。当然不是纪念屈原的,而是纪念火神祝融的。

“端午”之设,起源于上古“夏至节”。近年商史学者研究甲骨文,发现夏历五月为殷历岁首,五月五日既是殷商古历的新年,也是夏至节,殷人在这天尝新麦、植新黍。姬周代商,建国改历,以立春为正月新年。其后历法运算日益精密,夏至不再确定于五月初五,与端午分为两个节日。

《礼记》:“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是月也,农乃登黍。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黍是中国古代五谷之主,也就是黄米,古时包粽子用黍,现在也用。我小时候家里吃不上大米,就用黄米包粽子。黄米性黏,有赤白黄黑数种。就是说,古人在五月初五这天,要吃黄米粽子,要祭祀祖先,要祭祀火神炎帝和祝融。

粽子最早叫作“角黍”,就是把黄米做成牛角形状。牛角之形似“且”(且字不好解释,大家自行百度),包以宽叶,取义于“荫”,荫即阴。宽叶包黍,乃成“阴阳之象”,“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象”,也就是天地未开的混沌之象。

古人发现,夏至后天气暴热,易生百邪致病,如中暑、痢疾等等。故于端午节,自古又有避恶之俗。《后汉书》:“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荆楚岁时记》:“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蹋百草采文,悬门户上,以禳毒气。”《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彩绳结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端午节又作药浴之俗,药用兰草。这个习俗流传至今。我们现在过端午节,也是吃粽子,挂五色绳,采摘艾叶洗澡。

我们再看“端午”两个字。端午:端,正也,始也;午,最早写作五,古字“五”“午”通用。五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字形只有两杠交叉,乃远古巫术符号,表示有所禁止。这个符号至今仍用,比如教师批改作业,又如道路禁止通行。因此古人认为,五月初五为恶月恶日(恶音wù)或忤月忤日(忤音wǔ),这天“诸事不宜”。《史记》记载:孟尝君五月初五呱呱坠地,其父厌恶说:“丢到野外去”。因此,端午节室内撒雄黄驱毒蛇,河上划彩船驱恶龙,都与“五”有关系,初无涉于屈原。

秦汉以后,古礼失传,以至于人们不明端午节起源,于是有了种种说法。比如纪念晋人介子推,纪念吴人伍子胥,纪念越人曹娥,纪念楚人屈原,等等。流传最广的就是纪念屈原。

那么屈原和祝融有关系吗?当然有,屈原是祝融后人,祝融是屈原初祖。

屈原曾在《离骚》中自叙家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我是远古大德高阳皇帝的子孙,辉煌伟大的伯雍是我生身父亲。天上太岁在寅,地上正月始春,寅年寅月寅日,正是我的生辰。父亲见我的生辰恰逢正阳吉时,起初为我取下相配的美善名字。名我为平,寓意苍天正平可法,字我为原,效法大地养物均匀。我的家世、生辰和名字天生完美,又怎能不洁身自好,让诸善具备。蘼芜白芷的芬芳,合当让我披挂。经秋不凋的兰草,正好结成环佩。

高阳就是颛顼,就是火神祝融,就是五帝之一。

屈原去世,留下《楚辞》。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诗人。他有浑身的问题得不到解答,他要呈现的是内心的爱与哀怨,他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他孤独而忧郁。

屈原头戴切云高冠,身佩陆离长剑,身穿奇异服饰,一幅枯槁消瘦、虚怀若谷的诗人形象。他用秋兰、杜若等香草象征洁身自好,形成诗史上著名的“香草”“美人”意象群,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屈原之前,诗人所作大多为“四言体诗”,但屈原却使用了楚地长短不一的句式,极大增强了诗篇感染力,比呆板短小的四言句式更有利于诗人抒情。同时,由于每句字数不一,更给人一种参差错落的美感。

诗人是把自己生命彻底诗化的人物,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过。真正的诗人,本身就是诗,比他写出来的诗更像诗。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一团痴迷的天籁。

如今遥望,屈原像神,不像人,精灵一般。他精明,能成诗,高瞻远瞩。何新就说他是楚国的大祭司,所谓《天问》《九歌》等等,都是祭神的祷文。

《楚辞》不是时人叫的,而是后人定的。楚,辞二字分开。楚,地方;辞,文学作品。《楚辞》中《离骚》《九歌》最好,读这两篇,《楚辞》的精华就取到了。《九歌》是楚国民间宗教古歌,屈原不动原来体裁风格,不着痕迹把自己放进去,流露得很自然。

《九歌》中,《少司命》、《山鬼》两篇最好,是中国古典文学顶峰之作,是贵族的诗歌。贵族,不是指财富,指精神。神,鬼,都是人性的升华,是极端唯美主义。《少司命》有如行书,《山鬼》有如狂草。其余篇幅,如正楷。

《楚辞》,起于屈原,绝于屈原。唐诗是琳琅满目的文字,屈原是一种心情的起伏,充满辞藻,起伏流动,给人飞翔的感觉。用的手法,其实是古典意识流,时空交错。

两汉,魏晋,皆受《楚辞》影响;文豪鲁迅,也受《楚辞》影响。

这套精装正版盒装《诗经/楚辞》推荐给大家,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套看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