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让古典诗词活了起来邑人电影

本文作者:李啸天

中国文人中,让人高山仰止的老太太不多。

随着杨绛的去世,就只剩下齐邦媛与叶嘉莹两位了。

正好,齐邦媛与叶嘉莹都出生于年,都已96岁。

齐邦媛,一部《巨流河》带我们走进了国共内战的纷乱时刻,那种历史的凝重感扑面而来,沉甸甸地压在人的心头,让人久久难以放下。

齐先生著作不多,但一部《巨流河》已足够够在文学史上留下位置。就像钱钟书,只靠《围城》已足够成为文学大家。

齐先生也够低调,书中她与飞行员张大飞的故事,一波三折,格外动人,许多影视公司想要将这段故事付诸于大屏幕,拍成电影。但齐先生咬定口风,不给授权。

齐先生远在台湾,大陆读者接触不多,无法近距离感受她的风采,是为憾事。

好在,我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另一位巨擘,那就是叶嘉莹。

叶嘉莹,是一位从民国走出来的诗词大家,她是满蒙贵族叶赫那拉氏的后人,出生于北京西长安街边,并在那里长大。

在她读大学的时候,北京已完全沦陷,被日本人掌控手中。那时候的叶嘉莹,父亲离开了敌占区,完全失联,母亲则在几年前去世。艰难困苦之中,她只能将精神寄托付于古诗词之中,以诗词之美来忘却身边的困顿。

而且,她的伯父与大学的老师顾随,也给了她极大的启发。

也是在这一阶段,她从单纯的欣赏古诗词的美,晋阶到理解诗词里面“真正的感发的生命”。

大量时间的投入,加上出身贵族之家,家学渊源,又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些经历都为叶嘉莹奠定了深厚的古文学功底。不仅对古诗词理解做到了融会贯通,而且创作古诗词也极为顺手。

不过,对于叶嘉莹创作的古诗词,我有点不太喜欢她总是用生僻字。大概对于我们来说,那些字词过于生僻,但对于叶先生却熟稔于心,依旧是信手拈来。对于这些诗词,也就不枉做评议了。

更喜欢叶先生的是,她对古诗词的解读与传授。

自上世纪50年代,初一工作,她就在中学校园里开始教授诗词课。由于她自己对古典文学的热爱,遂使得听讲的学生们也同样产生了对国文课热爱的感情。

结果,就越教越好,影响力也日增,教过的学校也从中学到了大学,然后从台湾到了北美与欧洲,在哈佛、耶鲁等大学里都教过课。最后,到了南开大学落地生根,开始对大陆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她讲的实在太好,于是无论在哪里,每逢她的课,教室里就要加座,凳子椅子一直加到了讲台上。而且,中间过道上也全坐满了人,还有人靠墙边窗口站着。甚至,室内装不下,还有很多人站在窗外,隔着窗户来听她的课。

有无数名人接受过她的诗词课的洗礼。作家白先勇称“叶先生是引导我进入中国诗词殿堂的人”“她站在那里,就是一个贵族。”诗人席慕蓉形容,叶老师在讲台上像个发光体,是《九歌》中的湘水上的女神。

甚至,连数学家陈省身、吴大任夫妇,也要和学生一样,被挤在讲台下来听讲。

叶先生也希望能够把“自己亲自体会到的古典诗歌里边美好、高洁的世界”告诉年轻人,她希望能把这扇门打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到里面来。她的全话是:

“我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的美好、高洁的世界,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我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让大家能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所要做的事情。”

听过叶嘉莹讲座的学生也觉得,叶先生先“降低了诗词赏析的门槛,又手把手领着人进来”。

也有人这样形容:“你看她一个人在讲台上侧向着学生走来走去,完全是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她是完全沉入到词境里面去了,走到宋人的庭院和山水里去了。她还会古人的那种唱诵式的吟咏之法,看她吟咏古人诗词的样子,仿佛就看到一个宋时的女词人花前月下地走来走去。不仅是心境的进入,也是身体的进入,你都不大清楚她是个现代人还是个古代人了。不说学问,单就她在讲台上的风采,其后三十余年,我还真没有见过第二人。她不是讲授宋词,她是一直活在宋代特别是南宋岁月当中的一个多情才女子。听她上课,不能说是如沐春风,只能说是处处落花流水。”

当然,有些人从学术的角度,认为叶嘉莹的讲座及书籍,学术洞见不多,而且缺乏体系性,在诗词鉴赏上不足与王国维、严羽、司空图同日而语。甚至,叶嘉莹的讲座,也有人觉得过于絮叨,啰里啰嗦,而且讲解的太平,就像中学教师的水平。这些批评其实也有道理,但是叶嘉莹从来也没有说自己是建立严谨冷峻的学术体系的学者。她就是一个布道者,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感发,来接引读者一起走进古典诗词的意向世界里去。能够这样,不也挺好吗?

要看学术的洞见,可以去看顾随,叶嘉莹的老师,看他的书与看叶嘉莹的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对于文学,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就好了,然后各自相随,各自欢愉,就挺好了。

没有现场领略过叶先生的风度,好在,买了不少她的书。读起来,如沐春风,如同走进那些诗词之中,非常欢畅。

好在,有以叶先生为传主的纪录片可以看,《掬水月在手》在电影院里公映,老早就很期待的一个片子。上映后,赶紧第一时间跑去看。

当然,作为一部电影,《掬水月在手》是不及格的。剪辑有问题,转镜也有问题,各种突兀,看着很不舒服。而且,全片展现的内容也相对单一,不够厚重,采访的对方不够,引援的知识也不够深厚。

但是,相信能来看这部片的人,大概都不会太在意这些外在的形式,而是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