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s://m.39.net/disease/a_6088716.html这几天给学生讲《楚辞》,重温《离骚》《九歌》《九章》等篇忽然有一种不一样的感悟。我们都知道屈原忠心耿耿却屡受怀王贬谪遗弃,心怀绝望而赴清流,殊不知屈原心中还有不曾被人体会到的一面,那就是作为一个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人生是幸福的,心灵世界是充实的。政治上的失败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溃败,恰恰相反,屈原的执着专一正是其人生境界阔大圆满的一种体现。屈原忠于祖国,努力替楚怀王分忧,但楚怀王昏庸无能,缺少战略性眼光,不能看清天下大势,也缺少明确的国家战略,因小失大,客死秦国为天下所耻笑。屈原所忧愤的不是自己个人的得失和不被重用,而是楚国即将面临的危机和灾难。《离骚》篇所表达的情感幽怨曲折,显示出屈原内心真实的情怀和痛苦。首先屈原的矛头直指祸乱楚怀王的上官、靳尚和子兰等奸佞权臣,正这些人阻塞了自己的言路,隔绝了与楚怀王深入交换意见的渠道。接着屈原感叹自己老之将至,有心无力的无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一连串的感慨宣泄,所流露出来的情怀是既痛心疾首,又坚定不移,其内心的强大与自信不容置疑。屈原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反复申明自己的抱负、志向和人生追求,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足以说明一切,而“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看似是一种心灰意懒的逃避与放弃,从全篇的语境情感贯穿下来看,就会发现这看似自我宽慰的愤激之词里真正包含却是屈原内心永远也割舍不掉的眷恋情怀,一个执着深情者的幽怨和愤怒。在《湘夫人》篇里,屈原不厌其烦地诉说自己的期待与眷恋,满心的期盼与巨大失望之间的落差令诗人近乎崩溃,诗的结尾也有类似的表达,“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涉江》里则有非常直白地表达,“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无忧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故将重昏而终身!”如果说屈原内心的情感依然炽烈不息的话,《橘颂》和《国殇》则是最好的证据。在屈原所有作品中,只有这两篇是从正面进行表达的,讴歌赞美之中吐露出了屈原真实的内心情怀和思想情感。据此可以见出,屈原虽然在政治上失败了,而且愤然赴死,但这并意味着屈原精神世界的崩溃,而是有情有义有追求,执着刚勇,正气浩荡。一个懦弱的人做不到这一点,一个内心世界不完满的人做不到这一点,一个精神世界不够强大的人做不到这一点,屈原的精神境界在他纵身清流的一刹那间,顶天立地,光耀千古!我在想,怎样的人生才算是幸福圆满,才算快乐充实?屈原所给予的启示是,有情有义有追求的人生才是幸福圆满的人生,才是快乐充实的人生。有情有义,不寂寞;有所追求,不空虚。人生本应如此,也必须如此。年10月29日星期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