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之死三问五月初五端午节临近,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再次穿越两千五百余年的时空,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他身着粗布长衫,怀揣宝剑,目光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这片他深情眷恋着的土地。而他心胸坦荡,坚持真理,忧国忧民的形象,早已在我们心中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与屈原相比,古往今来,又有谁能让我们如此牵肠挂肚、情意绵绵?!屈原走近我们,让我们心头涌上无限哀思。我们似乎有太多的话要对他说,有太多的疑虑要问他。屈原先生,你当时为什么要选择死呢?你为什么要选择在汩罗江来结束自己本可以继续发光的生命呢?你壮志未酬,不想对后人说点什么吗?屈原当然不可能回答我们。但是,他的旷世名篇《离騒》、《九歌》、《九章》、《天问》等已为我们作出了详细的解答,他所处的烽火连天的战国时代也为我们作了生动而又鲜明的诠释。一问,屈原为什么要选择死呢?屈原在流放地,在姐姐屈女媭的照料下,衣食无忧,饮酒放歌,终老一生,有什么不好?不好。早年,在楚怀王身边任左徙时,屈原的最大政绩便是一手倡导并缔结成了六国联盟,共抗身边强大的秦国。因为屈原及六国联盟的存在,秦国多年不敢对楚国及其他国家轻举妄动。秦王不甘心,便使出离间计。他派相国张仪去楚国行贿楚怀王宠妃郑袖和公子子兰。楚怀王果然中计,屈原被贬职流放,六国联盟土崩瓦解。屈原欲力挽狂澜,他等着楚怀王回心转意。但是,秦楚战争突起,屈原感到失望之极。宏大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满腔的热血无处挥洒,屈原只好借酒烧愁,赋诗当歌,其不朽之著作《离骚》等就是在这个时候横空出世。五月初五这天,屈原心情郁愤,他走在汨罗江边,遥望洞庭湖,感念江南山水之美,正欲吟诗,不想却传来晴天霹雳:秦国大将白起率秦军攻进楚国,占领郢都,楚国灭亡在即。屈原万念俱灰,他怀着最后一丝对故土对人民的眷恋,怀着对昏君楚怀王的极大愤慨,身缚石头,纵然跳江,以身殉国。屈原为什么要寻死?他是为理想之破灭,更是为理想本身而死。二问:屈原为什么要选择在汩罗江结束自己的生命?汩罗江地处洞庭湖东侧,周边山清水秀,是唯一没有被秦军的铁骑踏进的土地,也是唯一没有政治之丑态和战争的血腥味沾染的地方。这里干净,整洁,自然纯净,与屈原的心境相通。唯有这里,才能明其志,证其之清白。“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唱着忧伤的歌,纵身一跃,他是用生命在楚雄大地上也在人民的心中划出了一道美丽而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