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和夏九歌,你能说出来吗绿杨夜话

黄继林“三伏天”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简称“伏天”,在小暑和处暑之间,入伏时刚出梅,烈日当空,气温高、湿度大,是一年中最难受的日子。每年头伏、末伏各10天是固定的,而中伏有的年份是10天,有些年份是20天,今年的中伏就是20天。所以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红楼梦》中有不少扬州的风俗和方言。邓云乡先生的《红楼风俗谭·江南风俗》中谈及第三十五回黛玉吃药前,说黛玉久立于花荫之下,紫鹃请她回去吃药,说:“姑娘吃药去吧,开水又冷了……咳嗽的才好了些,……如今虽是五月里,天气热,到底也还该小心些。大清早起,在这个潮地上站了半日,也该回去歇歇了。一句话提醒了黛玉……”农历五月虽是盛夏,但大清早起,站在潮地里暑湿极易入侵,尤其是体弱病者,即所谓“凉从脚下起”。炎炎夏日,既要防暑降温,又不能让“暑湿”入侵,扬州人的饮食常以性凉的绿豆煮粥,配以性在微凉与平和之间的全麦面制品,如(凉拌)面条、馒头等,六月六还有吃饺子的习俗,说是这一天吃了饺子不疰夏。常见的菜蔬如苦瓜、冬瓜、番茄、丝瓜、南瓜、黄瓜、西瓜等,皆可清凉祛暑。性凉食物不是不吃,而是搭配合理、适当有度,也即不贪。荤腥也并非不食,也是清淡而少油腻,也即通常所说的小荤而不是大荤,如炒肉、烧长鱼。大荤也不是绝对不吃,只是比起其他三季来要少得多。许多老扬州在炎炎的夏日,也从不喝凉茶,不吃冰冻的冷饮,而是喝热茶,出一身汗,反而觉得清凉。扬州不少浴客,冬天往往是隔三差五进澡堂,而夏天下澡堂泡澡,一天都不少。伏天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驱内伏寒邪。此时对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即冬病夏治,以扶正祛邪,使这些病症减轻或消失。俗话说:热在三伏,并有夏九歌,以夏至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分别是全最炎热的日子,两相对应。夏九歌的流传不及冬九歌。刘廷玑《在园杂志》载:“夏至后亦有数九谚语。”并录杭州夏九歌一首,证明至少在明代,夏九歌已经流传:“夏至入头九,扇子不离手;二九一十八,脱帽盘头发;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揩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出寺;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门窗不开大;九九夏天了,家家晒棉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