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高点击量作品中国古代爱情诗选讲

今日推荐:《中国古代爱情诗选讲》作者:夏传才。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民间情歌

情诗恋歌在《诗经·国风》中占很大比重,许多作品以真挚、热烈、纯朴、健康的歌唱,反映了人们爱情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感情,描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幸福的渴望,大胆的追求,相爱的喜悦,幽会的欢乐,相思的痛苦,失恋的哀伤,热恋过程中的波澜,个人意志和家庭的冲突,以及对礼教压迫的反抗。自古以来,爱情诗的题材多样。

《国风》中的情诗恋歌多是民歌。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三首爱情题材的诗,也是根据楚国民歌加工的,仍保持着浓厚的民歌风味。

汉乐府中的情诗恋歌很多,而且十分生动。如《有所思》写一个女子对变心的情人的爱与怨,心理描写相当生动。最成功的是《上邪》这一首:“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个女子海誓山盟,表示至死不渝的爱情,她说:天啊!我要和你相爱,永不衰绝。除非高山变为平地,长江干涸,冬天打雷,夏天飘雪,天和地混沌合一,我才能与你断绝!唐代敦煌曲子词有首《菩萨蛮》词,巧妙的构思与《上邪》相似:“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这类诗喷发出火焰一样热烈的爱情。纯朴、炽烈而直率,是民歌中情诗恋歌的特色。

民间情诗多用女性的口吻,语言浅易而自然。文人的情诗恋歌,大多向民间情歌学习,采用乐府形式,也大多采用代言体,模拟女性的口吻。李白抒写男女之情、相思之苦的诗即如此,如《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写一个少女天真纯洁的初恋,表现了她的希望和疑虑、欣喜和担忧相交织的心情:“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用民间竹枝词,也用代言体摹拟女性口吻,而且采用了民歌中谐声双关的手法(“晴”谐“情”)。

宋李之仪的《卜算子》也仿效民歌,以代言体写女子相思,明快而缠绵,朴实无华,情真意切:“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类民歌形式的情歌,在古典诗词中为数不少。经过文人的加工创作,使这类民歌体的作品内容丰富,艺术水平大大提高,产生了众多动人的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