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酒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前者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后面两位大家可能感觉陌生,那么就让我来为大伙儿普及一下知识吧。
我们先谈谈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吧,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说完了屈原,咱们再来说说伍子胥,这个人可是挺有名的,影视剧小说中经常会有这么一段台词"我要掘你的墓,鞭你的尸!"掘墓鞭尸的首创者就是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当时被任命为楚平王之子建当老师,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据说当时伍子胥在逃离楚国的途中发生了这么一件趣事,伍子胥逃离楚国的时候要经过国界的检验,一时之间愁白了头发,就经过一番乔装打扮之后骗过了边境守卫。当然了这个只是传闻,一个人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全长出白发嘛,历史上的情况是伍子胥经过边境的时候被发现了,但是他直接质问边境守卫长官:“你知道国王为什么要通缉抓我回去吗?”。边境守将摇了摇头。伍子胥接着就说:“是因为国王怀疑我偷了他的夜明珠。你现在搜我的身,看有没有那颗夜明珠?”。边境守将当然不能发现这虚构出来的夜明珠。伍子胥接着说道:“你现在也看了我身上并没有夜明珠,如果你把我送到国王那领取赏钱,我肯定说夜明珠被你拿了。”边境守将一听就差点吓出尿来,就悄悄把伍子胥放了。伍子胥在这里玩了一场漂亮的心理攻防战,并且大获全胜,体现了他的智勇双全的一面。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伍子胥借助一把鱼肠剑和刺客专诸就把公子光扶上了王位,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即吴王阖闾。
伍子胥因为身世坎坷,所以除了大智大勇,深谋远虑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特点值得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