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继母亲节当天,由阳光男孩陪我一同为独居老人送爱心后,我从他那里得知了一些发生在我们九歌花园里的好人好事,让我明白了业委会王主任为什么会说那句话---“爱真的会传递”。
感谢阳光队长对我投稿的肯定,将报道好人好事的重任托付于我。而且通过对三位好邻居的采访,我发现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在当下也是可以为九歌花园作出贡献的。就像袁师傅用的是理发工具;王医生和马医生用的是临床经验;我也可以用手中的笔!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三位好邻居采访吧:
受访人:
27号楼袁师傅/50后/退休
我:袁师傅,您好!您现在是我们九歌花园的“TONY”老师(理发师网络代名词),请问您退休前是从事美发行业的吗?
袁师傅:不是的。做这个事情,是由于看到群里有人在提议说,要不要团一个理发师到小区里,收费的那种。我就想,封闭快2个月了,理发的确是大家的刚需。所以就自告奋勇,发挥余热,我觉得我这点手艺还行,不会让大家太失望。
我:您这么说,是不是以前学习过理发?
袁师傅:以前住在弄堂里,就和街坊邻居互相帮助理发,也是边看边学边做;后来去当兵时和战友也互相理发,算是自学成才吧。那种感觉就是:有点会了,能理发了。
我:俗话说做一天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事。大家总能看到您在27号门口为大家理发,是什么让您这么坚持的呢?
袁师傅:被阳光先锋队感动了!他们无私奉献,每天不辞辛劳。我真的又感动又感激,所以也很想为大家服务。正好有这个理发的需求,我就做了。而且当我提出:当面做抗原+核酸绿码才能互相接触,开始理发的规则后,大家都很配合很支持。没想到很多人都在群里点赞,我很高兴。而且,我说了对先锋队成员要优先理发,他们很辛苦。
我:您每天的工作量如何呢?
袁师傅:刚开始,用我的老工具每天理20个头。我跟阳光队长反馈后,半小时就借到了一个电动理发工具(24号楼老姚借出)。有新工具了,效率高了很多,现在一天能理30个头了。
我:您现在会不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袁师傅:不,不,不!成就感不敢当。就是心里高兴,特别高兴,我用这样的行为表达感恩。
我:这种高兴是发自内心的愉悦,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能真切的帮到他人,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这是一种纯粹的快乐。
受访人:
31号楼王医生/70后/中医
我:王医生,您好!可以跟我谈谈您在小区里为大家义诊的事情吗?而且,您把自家的正骨床都搬出来了。
王医生:对我来说就是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小区刚开始封控时,我就是帮阳光先锋队的队员诊疗,他们那时都很辛苦。后来疫情好点了,5月8日我就开始在群里接诊。起初,一下子来了十几个人,需求量蛮大的。为了避免人员聚集,现在我实行的是一人预约制,诊疗时要有抗原和绿码才行。
我:在诊疗的过程中,大家配合度如何?
王医生:大家都很配合。大家都是优先急症、疼痛程度高的人。有些到我这里来可以立竿见影,减轻症状缓解疼痛,有些我告诉他们回去后如果还有不适,就再来我这里继续治疗。
我:您这样持续接诊,有考虑过给一个“邻居价”吗?
王医生:不会!我也去袁师傅那里理发,他也是免费的,非常时期,大家都乐意互相帮助。每一个来我这里治疗的人,我都要用掉一条一次性毛巾,这些都是小事。我把我的祖传膏方也给大家用,还教大家如何在家里自己正骨。
我:听得出来,您是医者仁心。真诚的希望自己的本领能解决邻居们的病痛,别无他求。
受访人:
24号楼马医生/80后/牙科医生
我:马医生,您好!我知道您为我们小区的孩子拔牙的事情,可以聊聊这个事情的过程吗?
马医生:那天,我老婆看见群里有邻居在说孩子换牙的事情,他们家长也不敢轻易乱弄,但又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口腔健康。于是,我老婆就告诉我了。然后,家长就带着孩子在我楼下碰面,很快就拔好了。孩子9岁,很配合,所以很快。
我:答应做这件事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马医生:大家都是一个小区的,能帮就帮!
我:我知道您自己也是阳光先锋队的一员。从您平淡的语气里我感受到的是,做这一切对您而言都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丝毫不刻意,您帮助大家的愿望是朴素的。
时间,会沉淀最真挚的情谊;
风雨,会考验最温暖的陪伴;
九歌花园里的爱,正在传递……
作者:47号业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