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ldquo乐音盈耳,口噙诗香

北京治白癜风的哪家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幽兰操

01

电影《孔子》主题曲《幽兰操》王菲演唱

《幽兰操》

韩愈原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幽兰山水画年册十二开之五吴昌硕纸本水墨30.8×36.2cm

幽兰吴昌硕纸本水墨.3×37.3cm

幽兰香风远朱屺瞻设色纸本立轴95×cm

三幅幽兰虽画法不同,但皆描摹出兰花的幽静清雅之态。兰花是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在古诗词中多寓品性高洁、超凡脱俗,深受文人喜爱。

一剪梅

02

歌曲《月满西楼》首唱者安雯演唱歌曲《月满西楼》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演唱

《一剪梅》

词:李清照曲:苏越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风景林风眠纸本水墨设色66×67cm

秋鹜林风眠纸本设色画68.5×69.3cm

林风眠的两幅画作,一幅远山悠远简淡,近舟静谧安然,给予观者以寂静空灵之感;一幅一群寒鸦打蒲草中飞过,烟波浩渺,一片凄凉苦楚之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03

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邓丽君演唱

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廖昌永演唱

《水调歌头》

词:苏东坡曲:梁弘志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琵琶行王叔晖纸本工笔重彩中国画99.4×49.9cm

王叔晖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女性工笔人物画家。

她从师长处学到了工笔绘画技巧,又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创作了不少古代工笔人物画。这幅以白居易诗句创作的诗意画,抒写了在月白风清的浔阳夜景中心情忧郁、神情落寞的琵琶女。予人以冷清、凄凉之感。

春思曲

04

《春思曲》

词:韦瀚章曲:黄自

潇潇夜雨滴阶前

寒衾孤枕未成眠

今朝揽镜

应是梨涡浅

绿云慵掠

懒贴花钿

小楼独倚

怕睹陌头杨柳

分色上帘边

更妒煞无知双燕

吱吱语过画栏前

忆个郎

远别已经年

恨只恨不化成杜宇

唤他快整归鞭

湘夫人傅抱石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36.5×47.9cm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

《九歌》中的湘夫人传说是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五帝”之一的舜,南巡至湘。未曾想,帝舜撒手人寰,二女痛哭不已,泪水滴落于湘江之畔的竹子上,随即竹竿之上现出斑斑泪痕,后世名曰“湘妃竹”。

傅抱石尤喜作湘夫人图。

秋风起,木叶下,伊人临水而立,衣袂飘飘,敛笑凝眸,此情此景,不知待何人与归?

傅抱石笔下的湘夫人,论者皆以为“仕女的体态,颇具唐风,丰满而又婀娜多姿”。

春风又绿江南岸吴冠中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48×59cm

枝条飞舞,疏影横斜,远处,两位红衣人与画中星星点点的墨、绿、红遥相呼应。

画家独具匠心,将江南一景,抽象为一种更为形式化的独特视觉体验,成为点线面交错的唯美舞蹈。

“杏花春雨,江南是我的故乡。在北京住了三十余年了,依旧念恋着故乡,总说江南好。”江南不仅是吴冠中的故乡,是他的精神家园,更是他艺术灵感的无尽源泉。这里的“春思”更多的是思乡之情了。

踏雪寻梅

05

北京爱乐合唱团《踏雪寻梅》

踏雪寻梅

词:刘雪庵曲:黄自

雪霁天晴朗

腊梅处处香

骑驴把桥过

铃儿响叮铛

响叮铛响叮铛

响叮铛响叮铛

好花采得瓶供养

伴我书声琴韵

共渡好时光

雪霁天晴朗

腊梅处处香

骑驴把桥过

岛佛驴背敲诗图任伯年中国画×47cm

寒林萧索,一诗人骑驴行于山中。毛驴似不能承其重,诗人却凝眉苦思,推敲诗句。如此场景,可谓妙趣横生。

任伯年擅长捕捉人物一刹那之间的神情动态。往往寥寥数笔,便能把人物整个神态表现出来,着墨不多而意境深远。

踏雪寻梅任伯年材质25.3×26.0cm

踏雪寻梅梅未开,伫立雪中默等待。真是一片诗情。

老笔红梅齐白石中国画.6×33.4cm

齐白石一生很喜欢画梅,但他很少像一般文人画家那样,以梅花寓意冷艳高洁、孤清傲寒。

白石老人对于梅花的美和家乡的感情密切相关。他年轻时曾租过一个叫梅供祠的祠堂居住,房周围种满了梅树,他称之为“百梅祠”。他每次画梅,常表现出对那段生活的怀念。

枫桥夜泊

06

《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行书《枫桥夜泊》(启功)

草书《枫桥夜泊》林散之

枫桥夜泊郎静山纸本水墨设色37.4cm×61cm

月亮落下,乌鸦不住地啼叫,漫天的霜华将这夜色“晕染”得更是朦朦。岸上的枫树,江中一明一灭的渔火。

诗人独坐舟上,此情此景已勾起他无尽的愁绪,谁知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又响起了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客船,更让人不胜愁,难以入眠。

诗中引发我们想象的画面,大概也便是画中这般了。

牧童短笛

07

李可染暮韵图立轴设色纸本70x46cm

榕树水牛李可染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69.2×46cm年代不详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正如两幅画作中描述的那般,牧童、短笛、老牛,一幅山川秀美、生活安宁、天地和谐的中国式的田园诗画。

伴随着跳跃欢快的乐音,我们也仿佛听见了画中响彻山林间的牧童的笛声和欢笑声。

以上画作均收藏于中国美术馆藏

以上画作均收藏于中国美术馆藏

特别说明,此文推送综合了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