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有无数诗词歌咏了相思。但只有《楚辞》中的相思,是带着香草的美丽颜色与馥郁芬芳。
曲调来源:传统吟诵调
歌词:九歌《楚辞·九歌·湘夫人》(节选)
吟唱:刘冬颖
编曲:何洋
录音混音:董宇
总策划人、出品人:刘冬颖
《湘夫人》是男神湘君唱给心中女神的恋歌
“九”在古代汉语中往往并非实数,而是泛指。《九歌》本是楚地古老的民间祭神乐歌,屈原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创作而成传世的《九歌》11篇。
《湘夫人》与《湘君》在《九歌》中是情侣篇。湘水是楚国境内最大的河流,湘夫人是湘水女神,与湘水男神湘君彼此恋慕。《湘君》抒写的是湘夫人对湘君的婉转相思;《湘夫人》则描写了湘君与湘夫人相约黄昏后,湘君久候湘夫人不至时那种“爱而不见”的落寞与惆怅,是男神湘君唱给心中女神的恋歌:
九歌·湘夫人(节选)
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miǎo)眇兮愁予。
袅(niǎo)袅兮秋风,
(袅袅一作:渺渺)
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fán)兮骋望,
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
罾(zēng)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zhǐ)兮澧(lǐ)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男神湘君。诗的开篇即描绘了湘君降临北渚,在岸边极目远眺,渴盼自己深爱的女神湘夫人到来。此时,秋风飒飒,洞庭湖边落叶萧萧。“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写景如画的千古名句,仿佛一幅秋风图,千载之下,洞庭秋景如在眼前!
湘君踏着岸边的白薠,遥望湘夫人来的方向,想到两人的黄昏之约、想到至今仍不见爱人,既向往又失落。“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接连二问:鸟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上?渔网为什么挂在树上?这是以反常的自然现象作隐喻,突出了湘君内心等待的焦急和求之不得的失望。沅水、澧水边生长的香草芷和兰是表达爱意的最佳代言,湘君愿采撷芷、兰赠与自己的爱人,却不知为什么,湘夫人没有来赴约,湘君心中有万般相思,却“思公子兮未敢言”……
屈原笔下香草
最言情
屈原是《楚辞》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独立创作的伟大诗人。《楚辞》不但想像丰富、文采华丽,而且其中记录了大量楚国的神话故事、民俗、宗教,再加上伴和的楚地音乐浪漫多情、表达的情感热烈奔放,使作品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与恒久魅力。《九歌》是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是由歌词、音乐、舞蹈组合而成的一套祭祀神鬼的歌曲,清丽、美好、苍凉、悲壮,兼而有之。
《九歌》共有十一首歌曲:《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最突出的主题就是人神之恋。屈原赋予天神以人的思想和情感,这使得《九歌》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充满了奇特的浪漫主义气息和热烈奔放的感情。在语言上有鲜明的音乐特点:
1
句式活泼
突破了《诗经》的四言,而代之以六言为主,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湘夫人》中五言、六言、七言兼而有之,在音乐上更富于起伏变化。
2
多用三字一顿的节奏
包含了后来五言诗“二、三”句式和七言诗“二、二、三”句式的重要基因,如“思公子兮未敢言”,就是典型的三字一顿的节奏。
3
在句中或句尾处多用咏唱中的叹词“兮”字
“兮”字在歌唱上能起到帮助调节音节和节奏、舒缓语气的作用,这种长腔长调更鲜明地彰显出楚地的音乐特点。
《楚辞》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就是香草美人的意象,《湘夫人》一诗中有十几种植物:白薠、苹、芷、兰、荷叶、椒、桂、薜荔等,让这首诗充满了芬芳的味道。湘君和湘夫人都是自然之神,为了表达心中汹涌澎湃的情感,信手拈来身边植物言情。芳草本无情,因为赋予了主人公的情感而格外生动多情,并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屈原首创了“香草美人”的表现手法,以香草比喻高洁的品质,以追求美人比喻贤臣期盼君主的重用,从而展示自己的“美政”思想。
让我们一起吟唱
《楚辞·九歌·湘夫人》,
吟唱那浸润着芷兰之香的思念!
往期精彩:
古诗词吟唱:《楚辞?九歌?云中君》
古诗词吟唱:《诗经·曹风·蜉蝣》
古诗词吟唱:《诗经?周南?关雎》
古诗词吟唱:《诗经?小雅?南有嘉鱼》
风雅弦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