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九歌 >> 九歌简介 >> 六集纪录片屈原

六集纪录片屈原

北京治疗白癜风不复发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导读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这是元代文学家舒頔所作的一首小令,描绘了端午时节的风俗习惯,并表达了对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追忆。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历史上有很多说法,但最为人们接受和传播的还是这是一个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也是中国四大重要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中唯一一个以纪念人物而存续千年的传统的节日。

或许,在大部多数人的印象中,屈原就是个诗人,他笔下那些流传千年的华美辞章就是这位古人的全部。

也或许,在很多人眼中,屈原是个倔老头,国破之后,甘愿抱石自沉汨罗江,以彰其志。

更或许,后世之人对于这位有着贵族身份、才华横溢、务实且浪漫的才子最大的疑惑就是,为什么要以如此绝然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难道清醒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一部名为《屈原》的纪录片,以时间为序,以词篇作章,通过详实的史料把屈原的生平展开成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可能这个片子可以解释上面那一千古追问。

第一集

橘颂

屈原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屈原诞生于湖北秭归乐平里寅年寅月寅日的的神奇时辰。屈氏家族是楚王室最古老的宗族。在秭归,屈原接受了完整的贵族教育和儒家思想,以楚国特有的物产橘树为题,吟诗自喻。屈原希望自己像橘树一样:“深固难徙,苏世独立,秉德无私,参天地兮”。自少年时代起,屈原这一独立不迁的人格已在故乡《橘颂》的吟唱中养成,并在以后的人生岁月里坚守如初。

第二集

九歌

屈原对美政理想不懈奋斗的历程。屈原行成人礼后,来到楚国郢都开始他的从政生涯。屈原的核心政治主张是“美政”,在外交上主张联合齐国对抗西方的强秦,在内政上主张改革腐朽的楚国贵族制度,举贤任能,严明法制。他辅佐楚怀王积极践行这一政治理想,但在楚国保守贵族和秦国联手夹击下,楚怀王罢免了屈原的左徒职位,屈原的改革大业遭受到严重的挫折。

第三集

离骚

屈原对诗歌王国上下求索的精神。在被楚怀王疏远的黯淡日子里,屈原发愤以抒情,创作了《九歌》等一系列华美而不朽的诗章。在忧愤中,屈原用诗歌的形式劝谏怀王,创作出震烁古今的长篇抒情诗《离骚》。《离骚》全篇字,句,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第一次以个人独唱这一形式登上了中国诗歌的舞台。在诗篇中,他还表达了对楚国保守势力强烈的憎恨。这首诗当然触怒了保守的当权派。屈原开始被疏远,离开了楚国宫廷这一权力中心。

第四集

哀郢

屈原对千秋家国的深情眷念。楚怀王不听屈原劝解,屡屡被张仪蒙骗,真相大白后,又盲目进攻秦国,为秦军重创。屈原因耿介直言,被楚怀王放逐汉北,开始了他长达十八年的流放生涯。在汉北,看到颠沛流离的百姓和残破的江山,他写下感人至深的《哀郢》,表达出对国家、人民和郢都的忧虑和思念。屈原的家国情怀,成为中国人民挚爱这位诗人的情感源泉。

第五集

天问

屈原对宇宙真理终极追问的意识。神思忧愤的屈原,在汉北的楚先王宗庙画壁前,开始书写中国文化史上一段惊世骇俗的文字:天问。在《天问》中,屈原以诗人哲学家的胸怀与视野,一口气提出了多个问题,他以恢宏的气势、深刻的追问、奇幻的哲思为中国诗歌埋藏了一条理性和质疑的河流。已近暮年的屈原,在现实中依旧没有改变率直和锋芒。对贵族旧势力刺耳的批评,57岁的屈原被楚顷襄王逐出郢都,流放江南。

第六集

怀沙

屈原对生命价值的殉道实践。在烟波浩渺、落叶潇潇汨罗江畔,在屈原与渔夫展开了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一场惊心动魄的对话后,屈原抱石自沉。不过,这位政治的失意者并没有被历史长河湮没,他穿越了两千年多年的历史时空,向死而生,以伟大的诗歌和道德的感召力,征服了一个民族和世界。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司马迁《史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