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话屈原》
01狐死首丘
说起屈原,人们首先会想到端午节。在大文豪苏轼眼中,他的文采与屈原相比“不能及屈子之万一”,而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等文学大家也都对屈原评价极高,他甚至成了中国文人的象征,为什么屈原在大家的心目中会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屈原二十多岁就官拜副相,但光明磊落的他在官场上却受尽了排挤和打击,即使如此,屈原的心中却始终只装着一个楚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中南大学文学院杨雨教授将带我们一起走进风云激荡的战国时代,为您带来系列节目《端午时节话屈原》第一集《狐死首丘》。
02《九歌》合纵
公元前年,楚怀王约屈原密室会谈,屈原的富国强兵之计令楚怀王深受鼓舞,在屈原的积极撮合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结盟,联合对抗强秦的大好局面已然形成。于是在楚国首都郢,一场六国合纵的庆典即将举行,为了彰显楚国文化的魅力,楚怀王把庆典交由屈原来操办,于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荆楚大地上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即将拉开序幕,这就是屈原精心打造的大型歌乐舞剧《九歌》。
03变法噩运秦国崛起之后,国家富强军力强大,与魏、韩的几次交战几乎完胜,威震八方。邻近各国人人自危,楚国也面临巨大危险。在万分焦虑中,楚怀王交代给屈原两件大事,一是尽快促成六国联盟,共同遏制强秦势力的扩张;第二件事就是变法强楚,力争从综合实力上形成与秦国的抗衡态势。然而,就在屈原雄心勃勃准备大展身手之时,却接二连三地发生变故,六国联军讨伐强秦,刚刚出兵就发生意外。而秦国重用张仪,更是给各国带来了巨大隐忧。与此同时,在楚国的庙堂之上,一场针对屈原的阴谋也已经展开。那么屈原究竟会遭遇怎样的凶险,他又是如何通过诗篇来表达自己的痛苦之情?
04惨遭流放张仪的出现给楚国带来了不小麻烦,而屈原的人生也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先是被贬为三闾大夫,从此退出了楚国的政治中心,后来经过一般波折,最终又被贬出郢都。在他遭遇人生的不幸和打击的同时,楚国的内政外交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05上下求索离骚是屈原最出名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这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更是流传千古,那么屈原究竟在求什么?本期《百家讲坛》听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讲述——端午时节话屈之上下求索。
06魂兮归来楚怀王离世,令屈原悲痛万分,他期待顷襄王即位后,能够改革弊政,重振楚国的大国雄风,然而,等待屈原的却是更大的失落。在谗言和阴谋的打击下,屈原再次被贬,流落他乡。很快,一场巨大的灾难落在了楚国头上。屈原对国家从无二心,多年来,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楚国强大起来,实现一统天下的霸业。然而此时,秦军铁骑已经杀到了家门口,楚国的江山社稷岌岌可危。泪已尽,梦已醒,当所有的一切都成往事,这位坚守信念、执着一生、才华横溢的诗坛大家,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坎坷而痛苦的一生。屈原,虽然失去了生命,葬身湘流,但在人世间却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骚》《九歌》,这一篇篇绝世佳作被永远地载入了史册,千古流传。那么,除了作品之外,屈原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财富?本期,中南大学文学院杨雨教授将带我们一起走进风云激荡的战国时代,为您讲述“魂兮归来”。
07光齐日月屈原投江自尽后不久,楚国灭亡,秦军大破六国,一统天下。世事巨变,沧海桑田,转眼两千多年过去了,曾经有多少时代英豪如过眼云烟随风而逝,而屈原的名字却永远地留在了一个民族的记忆里,每一年的端午节,是全世界的华人对屈原表达由衷景仰和怀念的日子。屈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财富。尤其是他对后世人的影响巨大,比屈原晚一二百年的贾谊、司马迁就深受他的影响。我们从司马迁、李白、杜甫等历代大文学家的眼里,又能看到一个怎样的屈原?中南大学文学院杨雨教授将带我们一起走进风云激荡的战国时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年,在屈原逝世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离骚》十大金句,不愧中国第一抒情长诗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文人无不对这首长诗推崇备至。唐代大诗人李白宣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鲁迅在年出版《彷徨》时引《离骚》诗句作为书前的题词,显示出《离骚》所体现的屈原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鲁迅的巨大影响。《离骚》已经成为楚辞的代名词,“骚人”也成为诗人的代名词。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显然,我们可从这里发现,虽然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个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
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即使我被肢解也不变我的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早晨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咀嚼秋菊飘落的花瓣。饮露是表示自己不与世同污,化用了凤凰非露水不饮,非炼食不食的典故。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备之不立。
——屈原《离骚》
人渐渐要老了,恐怕良好的名声还没有俱备起来(古代讲功成名就,三十而立就有立名的含义)。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想到草木不断地在飘零凋谢,不禁担忧美人(代指君王)也会日益衰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保持清白节操,为正直的信仰而死,这正是被古代圣贤所看重推许的。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谡余以善淫。
——屈原《离骚》
那些坏女人妒忌我风华出众,于是(向楚王)造谣诬蔑,说我是一个妖艳好淫之人。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雅之声古筝艺术中心
古筝教学I音乐考级